文—官与雅集:士人身份及其审美趣味之考察
[Abstract]:How to rewrite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is a hot topic for contemporary scholars. Scholars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ancient Chinese politics and culture. As the subject of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scholars' aesthetic tast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Literati identity has the duality of Wen-official, and literature and ar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flict and regulation of the literary-official identity. Both Confucian and economic aspirations, as well as personal material life, require scholars not to abandon the official. Therefore, how to get the transcendence of body and mind while serving as official is a basic problem faced by ancient scholar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legant collection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dual status of Wen-Guan from Wei Jin to Northern Song Dynasty on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处问题的哲学基础及其美学意蕴研究”(批准号:10CZX05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启斌;;中国绘画史上的《文会图》(中)[J];荣宝斋;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裴继刚;;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6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7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8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霓霞;;牡丹和梅花:唐宋士人两种不同的选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李春青;;汉代士人心态与身份的复杂性及其对文学观念之影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周玲玲;;汉末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士人心态[J];文艺评论;2012年10期
4 罗宗强;;儒学的式微舆士人心态的变化[J];中国文化;1989年01期
5 杨砚秋;;从《画工》探唐代普通士人心态之微[J];大众文艺;2014年09期
6 展龙;;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J];华夏文化论坛;2013年01期
7 杨清之;;汉初士人隐逸情绪与汉代隐逸文学的发端[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白一瑾;;论清初贰臣士人的心灵荒芜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苗民;;从刘基的《二鬼》看明初士人心态[J];丽水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逯雪梅;;宋代元宵词中的士人心态[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罗宗强;关于士人心态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曹 芊;明代学术史研究的新高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江边;文学思想史扩展的学科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化兵;明代成化至正德前期士人与诗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玉璞;“三教合一”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呈现[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张维昭;儒学文化的悖离与回归[D];浙江大学;2008年
8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月霞;士人身份的分裂[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王丽珍;士人形象与文化追寻[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包青山;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骆耀军;明清之际士人认同的转变与重塑[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靳晴;六朝小说与士人生活状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丽萍;士人自觉意识的开端[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海兴;汉末散文创作及士人心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黄梅;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于淼;西汉士人“美政”与“美俗”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10 曹瑞锋;东晋士人出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73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7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