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新形势下的美学探讨──“美学与现代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8-12-12 21:38
【摘要】:新形势下的美学探讨──“美学与现代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罗筠筠由中华全国美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分部中文系共同举办的“美学与现代艺术”学术研讨会5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一、在商品大潮下专家们的思考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美学家汝信研究员就在当今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艺术应该向何处去这个目前美学和艺术工作者颇为关心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它指出,“时代提供了新的题材,新的激情,新的精神动力,但是能否产生伟大的艺术,还取决于是否有一批真正献身于艺术的有才华的艺术家”,,“美学研究和艺术评论应该起积极推动作用,使真正的艺术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而不要帮倒忙”。他还就当前艺术家纷纷下海的状况谈了看法,提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质疑:“我们国家这些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但这些年人的文化素质、文艺修养提高了多少呢?审美的能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目前城市青年、尤其是中学生中间对那些港台歌星的狂热说明了什么?我们的审美教育做得怎么样?”周来祥认为,目前美学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发展,落后于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落后于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需要,所以美学脱离了艺术。要促进美学与艺术的结合,应注意三点;一是美学理论与艺术理论
[Abstract]:Discussion on Aesthetics in the New situation-"Aesthetics and Modern Art"-A 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n "Aesthetics and Modern Art" organized by Luo Junyun,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Youth academic Committee of the All-China Academy of Aesthetics and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The academic seminar was held in Beijing in late May. First, under the tide of commoditie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researcher Ru Xin, the aesthetician, is in this era of great change. Where art should go is a matter of concern to aesthetics and art workers at present. It states that "the times provide new subjects, new passions, new spiritual motivations, but the ability to produce great art also depends on the existence of a group of talented artists who are truly dedicated to the arts". Aesthetic research and art criticism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al art to hav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instead of being unhelpful. He also comment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tists going to sea one after another, and raised several questions worth pondering: "our country has witnessed the fast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but how much has been the cultural quality and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of our people in these years? Is the aesthetic ability rising or declining? What does the current enthusiasm among urban youth, especiall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ay about the singe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How is our aesthetic education going? " Zhou Laixiang believes that aesthetics is lagg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life, the needs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so aesthetics is divorced from art. To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s and ar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points: first, aesthetic theory and art theory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江柱;美学书简——试论徐迟报告文学作品中的美学理想与美学观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美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J];汉语学习;1980年06期

3 尤·什科连柯 ,佟景韩;生态学与美学[J];世界美术;1980年01期

4 保·赛道 ,周师铭 ,瀚波;爱森斯坦的美学:一点不同的意见[J];世界电影;1980年02期

5 让·米特里 ,崔君衍 ,徐昭;蒙太奇的心理学[J];世界电影;1980年03期

6 李幼蒸;结构主义与电影美学[J];世界电影;1980年03期

7 A·济西 ,杨纳;创造性地谈创作[J];世界电影;1980年04期

8 詹·纽科姆 ,王卓如;爱森斯坦的美学[J];世界电影;1980年05期

9 叶林;探索舞剧的奥秘[J];文艺研究;1980年03期

10 ;电影美学问题的探讨——电影美学讨论会综述[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红珍;李湘涛;;朱瀗的价值及其在自然博物馆中的地位和作用[A];稀世珍禽——朱瀗——’99国际朱瀗保护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闽学研究丛书》编辑说明[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潘立勇;;朱子理学美学的研究价值[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韦世林;;“得体性原则”的准确定位——《修辞学通论》一议[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6 崔允文;;胎教浅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师长泰;;试谈唐人诗歌创作中的移情作用[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8 朱青君;;开展《电影心理学》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阴国恩;阎国利;李洪玉;;解决“七巧板”问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童庆炳;春意姗姗来迟[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陈杏;芭蕾美学和民族情感[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龚静;重新与宗白华一起散步[N];东方航空报;2000年

5 丰 捷;人文教育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0年

6 乔羽;“终于进入了专家的视野”[N];光明日报;2000年

7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8 记者 蔡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蒙古秘史》[N];光明日报;2000年

9 刘隆民;落幕前的美学沉思[N];贵州政协报;2000年

10 国防工业出版社 新时代出版社 张又栋;科普创作的美学探讨(摘要)[N];科学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史红;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8 孙斌;守护夜空的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秦予;当代图书编辑美学的理论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2 刘德林;主体性的神话与消亡[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蔡益怀;八、九十年代香港小说中的“香港形象”与叙事范式[D];暨南大学;2000年

5 刘琛;类型影片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伟;荀子性恶论人学与美学[D];郑州大学;2000年

7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8 褚星华;广告艺术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黄怡鹏;“文”的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375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75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