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道与守身——以美学史中的“肉身”感通为中心的研究
[Abstract]:The philosophical taste of "the same body and the same bod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ings and me" proves the essence of the body and the body as well as the body and the body, and the body is the body Tao. The discussion of the knowledge and a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dispels the problem of unity of soul and flesh in western philosophy. The problem of soul and flesh is hidden in the daily practice order, and the daily non-separate aesthetic order regards the universe as the extreme model of the body / body Tao. The original Confucian culture of etiquette and music attests to this spiritual, meat, and material sense of body mode / body defense. In particular, the display of physical behavior, biased toward the spirit of the pre-modern society has corrective significance. Spirit, meat, material aesthetic integration of the view of nature and man is also a warning of the age of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项目(2008CXS006)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甘霖;浅析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兼评张光直先生的“萨满通灵说”[J];考古与文物;2003年02期
2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张劲秋;《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郭淑新;朱子、阳明圣人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黄静;穆时英现代都市小说的意象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粟品孝;文本与行为:朱熹《家礼》与其家礼活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竞芬;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略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王曾瑜;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魏建震;;周代社祀与西周社会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韩东屏;潘红霞;;朱熹理欲观新释[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天庆;徐朝旭;;静、虚工夫与明中后期儒、道交涉——以朱熹后学蔡清为例[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李雪山;商代封国方国及其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3 鞠宝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傅新营;宋代格韵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戴和冰;《汉书·艺文志》至《宋史·艺文志》易类书目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3 冯冠军;中国古代诗论中的“象”[D];新疆大学;2001年
4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黎红;永恒的矛盾和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董煜宇;朱熹科学思想管窥[D];郑州大学;2001年
8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莉;论个体价值观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荀令香;忆程砚秋老师[J];戏曲艺术;1981年02期
2 胡寿鹤;评哲学定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3 杨新;;一点清风惊百代——谈李圢画竹[J];紫禁城;1982年04期
4 时运生;论团体道德[J];河北学刊;1983年04期
5 卿希泰;;楼观派[J];宗教学研究;1983年02期
6 羊华荣;;林灵素[J];宗教学研究;1983年02期
7 赵朴初;;在欢迎新加坡佛教朝山观光团宴会上的讲话[J];法音;1984年06期
8 漆绪邦;“玄览”、“游心”和“神思”——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探讨之二[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9 黎遇航;;中国道教协会黎遇航会长在罗浮山冲虚观圣座崇升大典上的祝贺词[J];中国道教;1986年18期
10 黄麟雏 ,陈爱娟;技术伦理学研究十题(资料)[J];道德与文明;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Yu,S.R.;Kim,S.H;刘丽娟;;对身体状况不同的儿童热能平衡和营养素摄入量的研究[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2 张方;商国君;;从“道”看庄子的美学思想[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詹石窗;;白玉蟾诗词考论[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蔡安定;;蔡沈《书集传》及其版本[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袁宗善;;试谈神仙信仰与奉道培德之浅见[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鲍诚光;;以扭曲场的解展开的N体全格林函数[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下册)[C];1982年
7 郭武;;全真七子“入门”次序略考[A];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孟周;;庄子体道次第思想简述[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9 李志庸;;老子道德观在完善体质上的现代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邱浩;;中医学的虚静思维[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力军;企业文化的作用及其新趋势[N];中国航空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储如生;关注儿童依恋感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胡尤氏 口述 戚善成 整理;亲历淮河三次发大水[N];中国水利报;2000年
4 高健群;“现代人”出现艺术也就了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朱世达;乔依斯笔下的女人形象[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水波;腐败就是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7 葛红兵;陈丹燕的鱼和自行车[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晓舟;东南圣境九华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戴冠青;理性精神是一种诗意[N];文艺报;2002年
10 杨大春;被含混包围着的梅洛-庞蒂[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琴;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莉;道德的内在实践与理性认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阎伟;原始思维对《老子》和《庄子》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清;论道家哲学的环境伦理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靳瑞霞;试论庄子“道”之思想体系[D];郑州大学;2004年
6 袁法周;庄子寓言与诗性智慧研究略稿[D];宁夏大学;2004年
7 殷虹刚;论《庄子》的生命智慧[D];苏州大学;2004年
8 吴春英;宋前“象外”辨证[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树英;道家的心身观及其与现代心理治疗学的比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赖永兵;论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1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4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