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马尔库塞的“新感性”

发布时间:2019-04-09 14:47
【摘要】:“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思想根源以及与艺术的关系、对世界的重建等方面对这一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提出其新感性与前代哲人所谓的感性有本质的不同。本文认为,马尔库塞首次提出新感性这个概念,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Abstract]:The "new sensi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parts of Marcuse's aesthetic thought. From the social background, the base of philosophy, the source of thought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art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makes a mor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the world,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new sensibili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so-called sensibility of the former.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分类号】:B83,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杰;马尔库塞审美哲学论纲[J];唐都学刊;2005年01期

2 赵仁伟;“审美乌托邦”:马尔库塞的文艺政治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邓绍秋;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与禅宗美学[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朱士群;马尔库塞的新感性说与新左派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汪玉柱;;面向现实的批判——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J];语文学刊;2009年14期

6 苏平富;;技术理性: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江汉论坛;2006年09期

7 肖建华,吴小印;论马尔库塞对审美主体性的开掘[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谭容培;刘永胜;;生命本然与审美存在之思:马尔库塞新感性实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9 胡健;;爱欲解放与审美之维——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段虹;;理性批判与感性复归——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及当代意义[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吕晓明;;“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4 吴国强;;心血管变异性与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A];中国生理学会2002年生理学新进展研讨会和计算机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讲习班资料汇编[C];2002年

5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7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夏光明;曲芬;崔恩博;王红旗;郭静霞;鲍春梅;姜素椿;;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特点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张荣;;先验想象力——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本洲;;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科学思维的批判——兼与马克思科学观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卫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新感情与新感性[N];经济观察报;2011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姜兴 刘秀;曲美:让品牌具有文化感性和灵魂[N];中华建筑报;2002年

4 文字 刘妍;Paco Rabanne塑造自信感性新女性[N];中国服饰报;2006年

5 高文衡;令人瞩目的“少女”感性[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李路;明基的“懒人谋略”与“感性行销”[N];经理日报;2003年

7 王泽应;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道德敏感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林楚方;朱光磊:不能感性地看待公平问题[N];南方周末;2003年

9 本报记者 张红玫;温景涛:感性、形象的营销方式最有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石晓芳 ;严介和的“方与圆”[N];财经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张涛;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胜;马尔库塞新感性审美理论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代洪宝;技术社会的批判与希望[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旭;马尔库塞“新感性”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元;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静;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价值意蕴及当代意义[D];燕山大学;2010年

7 李剑凤;从单向度的人走向总体的人[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珊珊;马尔库塞论新感性的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55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55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d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