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美学问题浅议
[Abstract]:The impact of the spring tide of market economy on literature and arts and the aesthetic view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values may be the strongest impact that no other trend can match in this century. In the face of the tide of commerce and money, they and the value of their labor gains suddenly became insignificant, the rate, magnitude and breadth of their devaluation were unprecedented, and, The market economy has also caused some confusion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 culture, such as the proliferation of Hong Kong and Taiwan singers, pop songs, sexy publications and pictures and videos, the craziness of star-seekers, the madness of enthusiasts, and the reversal of aesthetic values. A scorn in serious literature, etc. The emergence of these phenomena is not all the sins of the market economy, but mainly the result of the rigid planned economy and its cultural system, the Pandora box, which has just been opened and the energy of all kinds of long-term incarcerated desires and energy desperately released from the outside. As a product of a special era, the immature market economy simply provides them with
【分类号】:B8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宁;从西蒙的有限理性说看幼儿园微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田利;建筑设计基本过程研究[J];时代建筑;2005年03期
3 姜爱萍;小城镇规划中美的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奋强;;设计的科学研究活动分析[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红英;数码技术对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6年
2 张波;生态建筑设计程序及方法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翠萍;东西方艺术设计本质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闸文媛;论桂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创生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李卓;艺术类招投标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郭芳;中国古代设计哲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杜景华;诉权滥用的法理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四川大学中文系开展各项文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2期
2 刘珙;关于美的概念的几种流派简介[J];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3 劳;《美学词典》进行编写[J];辞书研究;1980年04期
4 朱光潜;朱光潜教授给蒋孔阳副教授的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蒋孔阳 ,刘志一;关于美学问题的通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魏全和;审美对象初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什么是美学——《美学十讲》第一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徐亮;《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些美学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9 张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述[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S1期
10 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J];东岳论丛;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辛;章启群;;长城若干美学问题的思考[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全国美学会议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座谈美育和形象思维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4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王学海;;新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展望(提纲)——以中国画,中国内衣市场行情为析例[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徐书城;;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黄河涛;;企业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产业[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于乃昌;;走进边缘——中华美学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曾建平;;知识产品与美学在知识经济中的整合——关于“美学经济"命题的论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陈冰;;论高校学报编辑中的美学问题[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为宝;论文化底蕴对包装设计的基础作用[N];中国包装报;2000年
2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3 邢建昌;从美学研究到审美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0年
4 姚文放;给美学注入现代的血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黄石明;文学理论的机遇和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王小舒;清代的审美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邢煦寰;审美文化与华服创制[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姚文放;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N];光明日报;2001年
9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10 仲呈祥;警惕艺坛媚俗文化泛滥[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3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明军;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7 曹巧兰;城市审美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梅;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下的张艺谋电影[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孙红;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3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玉兰;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常新;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反思、评价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8 李旭;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邵志华;现代广告的审美之维[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石舞潮;有意味的形式——近体诗格律与中国传统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68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6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