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支甲骨用字到古代的“尚象”美学研究
[Abstract]:Twelve ground branches are formed on the basis of ancient objects, it is not only a set of chronological system, but also a system of all things to live and change. The ancestors took the body from the body, took the characters from the objects, and revealed the whole process of gestation, growth, decay and resurrection of all things through different images. It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alendar of Chinese descendants, and has great research value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Shangxiang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原经济区背景下中原祖根文化姓氏甲骨用字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2A630030)阶段性成果 洛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运好;史晶晶;;哲理与诗性:竹林玄学影响下阮籍《咏怀诗》的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苏维碧;;从商代金文看人的主体意识的流露[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5 李振峰;;深于取象:甲骨文字的意义生成及其文学意蕴[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6 王渭清;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刘玲;中西近代崇高的价值功能与祈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寸开;;“诗言志”的文化视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侯宏堂;;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自我反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周昌梅;;小说应“小”: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考察——从《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文体异同入手[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昌舒;;论中古时期出处思想的演变及其审美意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陈艳丽;中国现代小品文文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荣翼;冲突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6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少华;云纹的文化考析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2 林毓君;和谐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安增;“元”参构的学术话语的语义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牛镭;夏周商的青铜器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庞明启;苏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秋芸;闻一多和谐诗学观及其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丰福华;汉语人体眉眼词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楚金光;马克思实践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贞;地域性对水彩画家绘画风格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正平;;近百年来“美”字本义研究透视[J];哲学动态;2009年12期
2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文艺学·美学)[J];学术月刊;2000年02期
3 万旭明;郑雯;;“风”之美学内蕴探源[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4期
4 李建国;;从“羊”字族看华夏先民的审美观[J];价值工程;2010年35期
5 于民;从文、美、乐论我国早期美和美感认识及其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3期
6 祁聿民;商品美学初论[J];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04期
7 朱良志;詹绪佐;;中国美学研究的独特视境——汉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何学威;;纹面为美:美学哥德巴赫猜想题解之一[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穆光宗;;孝文化的起源与弃老习俗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2期
10 万书辉;“美”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本文编号:2472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7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