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生态审美观中的家园意识探析
[Abstract]:The home consciousness of Miao nationality contains profound ecological thought. Their choice of the home they live in contains rich ecological wisdom, their aesthetic cultural texts are full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people, and they practice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erywhere in their lives. I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Miao nationality, it also shows the love of home and respect for nature everywher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ognitive style of natural life in Miao national cultur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ome consciousness of Miao nationality has the implication of existentialism aesthetics, and has mor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贵州少数民族生态审美观研究”(项目编号:10BZW0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曾祥慧;;适应生态的写意 高于生活的范本——黔东南苗族服饰与生态[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6期
2 张会永;期待"诗意地栖居"——试论海德格尔对价值虚无主义的批判和克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陈青伟;《苗族古歌》生态意识初探[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小燕;;剥去文明外衣后,人类的生存境况——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热爱生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欧阳靖;;《黑骏马》的生态审美之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张玺;;科技与人文精神断裂后的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昝楠楠;陈刚;;北京奥运建筑艺术美漫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王炳社;;形式思维与艺术创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8 雷文彪;;论维柯《新科学》中的“诗性逻辑”之“逻辑”[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胡祥云;;中国创世神话与人文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7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李雄;;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结构特征[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7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丽;黔东南《苗族古歌》“数字”原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曾祥慧;;与“文化生境”竞合的“文化符号”——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2 宋生贵;民族艺术与文化生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490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