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城市美学的归约及其可能性

发布时间:2019-06-07 17:23
【摘要】:正生态思想或生态美学思想发源很早,西方的古希腊思想家、中国的先秦思想家即有丰富的表述,但现代或后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美学思想产生于工业革命初期,亦即现代城市兴起的时期。现代化对生态环
[Abstract]:The thought of positive ecology or ecological aesthetics originated very early. Western ancient Greek thinkers and Chinese pre-Qin thinkers had rich expressions, but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ought in the modern or post-modern sense came into be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at is, the rise of modern cities. Modernization to Ecological Ring
【作者单位】: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B8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践;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光荣;后现代之“后”──后现代概念的意义探索[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许晓平;后现代视野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李太平;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冯周卓;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张践;;第二十六章 以实学精神克服拜金主义[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5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2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强;复杂之整合—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3 杜萍;现代化中历史悲乐论论争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哲;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谢清果;科学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俊;后现代主义与自然资源管理[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9 苏令银;深生态学:理论及其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鲁川;论共同伦理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清;论生态美学与生态建设的关系[J];思想战线;2003年02期

2 杨春时;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玉兰;生态美学和审美心理图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4 姜玮;中国传统美学观“天人合一”与生态美学[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7 李启军;;系统整体创新的生态美学[J];南方文坛;2005年06期

8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1期

9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2期

10 李西建;美学的生态学时代:问题与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杰;徐苏宁;;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生态美的意境创造[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良镛;;寻找失去的东方城市设计传统——从一幅古地图所展示的中国城市设计艺术谈起[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3 徐苏宁;康红梅;;地域文化与城市美的创造——兼论当代中国城市美学问题[A];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乐;;公园绿地建设的绿色模式——示范型生态景观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Symposium of Korea,China and Japan--New Direction and Strategy for Large-Scale Green Space System[C];2004年

5 徐溯源;;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价值观[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准;;探讨建筑风格 重视城市美学(稿) 北京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建筑风格和城市美学问题的汇报[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一)[C];2000年

8 袁恩培;何明;;浅议重庆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建筑审美[A];城市发展研究——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杨斌;;城市桥梁下部景观设计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10 李爱;孙迟;;论城市环境艺术——以沈阳市例[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演讲人 於贤德;笑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9年

2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4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韦鹏雁 本报通讯员 田达欢;生态美学研究的范例[N];广西日报;2011年

6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曾繁仁;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N];人民日报;2009年

8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9 张元端;生态美学与住宅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李星;探索生态美学建构[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5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3 杨津;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文亮;生态美学视域中的20世纪乡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玉琪;海德尔格生态美学思想批判[D];西南大学;2011年

9 马明;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象天法地”原则的环境美学阐释[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黄建烽;生态美学视域中的沈从文小说[D];华侨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94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4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