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否定主义美学系列研究之一

发布时间:2019-06-10 16:32
【摘要】:传统认识论美学仅注重“结果” ,并将“美是什么”的解释实体化、可见化 ,从而不能真正接触到“美” ;现代存在主义美学又将“美”作“可能性”和“不可见性”的解释 ,从而忽略了我们是凭借什么来把握“美” ,这样也就不可能将“美”的不可说性与“美的符号”的可说性阐释清楚。否定主义美学认为 :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 ;美是一种未占有的、未完成的、尚未成为“共在”的存在。对否定者而言 ,“未完成”是指否定结果尚未诞生时的一种情境、一种境态。在这种境态下 ,“美”是以一种孕育着的、还未视觉化的状态被否定者所想往、所追求、所体验着的。“未完成”在哲学意义上是一种有缺憾的状态 ,但在美学意义上却是一种让人沉醉的状态。对“本体性否定”而言 ,美学是源 ,哲学是流 ,美学内在于哲学并且是哲学的根。只有“本体性否定”意义上的“美” ,才能使我们每个人“成为真正个体”的审美冲动。“美”的特性在这里 ,“美的意义”也在这里。在“本体性否定”意义上 ,“美”不可说而“美的属性”可说 ;“美”作为存在的潜在具有“未占有性”和“混然性” ;“美”在“美的符号”前后 ,体现为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
【分类号】:B83-06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黄超;;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沿线地区控制规划浅析——以九华山佛光大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5 吴喟;;简论《九歌》的神灵形象及其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李发亮;;《楚辞》美学意蕴管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彭倩;;悲耶? 壮耶?——从杜甫与吴雯的昭君诗看两人历史观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余娴;李媛媛;;现代中国油画抽象性方向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赵彩妹;;因画题诗句,借诗传画意——谈张翥的题画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隋冰心;;商代神秘文化与兽纹装饰艺术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继刚;;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姚亦锋;;探讨“风景园林”“景观”概念以及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金爱秀;;汉画像的创作心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陈广;魏晓阳;鞠辉;;汉代信仰神仙化趋向世俗化演进的端倪——汉画像石“应龙、羽人射兽”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禹经安;;屈原与溆浦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邵明珍;仕与隐:唐宋文人典型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志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春香;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漆晓雯;世纪末的“恶魔”[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胜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世敬;论黄慎人物画造型的审美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谢甜琼;论公共艺术与株洲市城市形象塑造[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文放;《否定主义美学》[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2 杨春时;本体否定的缺失与超越之可能——评吴炫的《否定主义美学》[J];文艺研究;2003年04期

3 刘士林;从完美到个性的让渡──读吴炫教授的《否定主义美学》[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廖明君,吴炫;“本体性否定”与艺术批评——吴炫访谈录[J];民族艺术;1999年02期

5 吴炫;论否定主义美学的三个原理——兼谈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超越[J];学术月刊;2001年07期

6 严春友;;“否定主义”的否定——否定主义美学之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朱立元;读《否定主义美学》[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5期

8 吴炫;“否定”何以成为“本体”[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9 刘泰然;美学范式转换中的否定主义美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吴炫;“否定主义”作为过程[J];江海学刊;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体性否定”之下的“问题意识”[N];学习时报;2005年

3 ;浙江工商大学文艺学学科介绍[N];文艺报;2007年

4 维安;美学第三次大讨论条件具备[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冀刊宣;在学术观念与精神生产机制上推动学术进步[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美学研究反思:问题意识与创新突围[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娜;否定、再生与异质混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96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6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