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审美文化研究回顾与思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德胜;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2 肖鹰;审美文化: 历史与现实[J];浙江学刊;1997年05期
3 肖鹰;当代审美文化的美育策略[J];学术月刊;1995年02期
4 王德胜;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J];文艺研究;1998年03期
5 李世涛;社会转型与审美变迁——审美文化研究的历史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周乔建;静照与飞动——论宗白华的艺术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杨钒;王哲民;;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审美文化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冯柯;试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李树玲;;消费时代审美文化现象的反思[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王强;高科技时代影视艺术价值的几点思考[J];当代电影;2001年02期
8 朱永春;陈林清;;福州近代佛教建筑传承的文脉现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韩德信;“理性”的历史考查及其在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地位[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10 索晓霞;21世纪中国美学的重要议题──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施旭升;;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6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汪云霞;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常新;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反思、评价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5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9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10 胡骄平;文化禀赋的国际贸易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德胜;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J];文艺研究;1998年03期
2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J];学术月刊;2000年04期
3 肖鹰;审美文化: 历史与现实[J];浙江学刊;1997年05期
4 朱立元;“审美文化”概念小议[J];浙江学刊;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达;关于文学作品教学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艾中信;山水花鸟画与审美教育——观潘天寿书画展随感[J];美术研究;1980年03期
3 涂途;重谈音乐的社会作用[J];人民音乐;1980年10期
4 凌继尧;评《西方美学史》[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1期
5 陈望衡;;湖南人民出版社创办《美育》丛刊[J];哲学动态;1980年08期
6 白水;;安徽省美学学会筹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J];哲学动态;1980年10期
7 李致钦;;试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В.П.谢斯塔科夫;樊莘森;;美国现代美学:主要流派和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6期
9 诸镇南;简论审美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981年00期
10 易洪斌;美的花朵是怎样绽放的?——也谈美的本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京平;闫景芳;;引绘画之水 浇美育之花——利用绘画手段实施美育的尝试[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刘兆吉;张粹然;;美育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会议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座谈美育和形象思维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5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及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7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9 ;闭幕词(摘要)[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10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2581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8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