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泉坤;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武彦君;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精神的演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刘双喜,杨圣琼;从“两难”境地看乔峰的悲剧精神[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彭锋;从狭义美学到广义美学——兼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顾建华;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张占国;试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陈鸿;"夸父"们的尴尬——解读毕淑敏的小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恒学;《白鹿原》的历史悲剧意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江立中;;《离骚》奠定了我国迁谪文学的审美基调[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广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3 毛瑞江;路翎:抗争绝望之魂——论路翎40年代的小说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谢理开;论金庸小说的生命意识[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2 李科林;;美的虚实之辨——读张法《美学导论》[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3 彭锋;;全球化视野中的美的本质[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骏
本文编号:2606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0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