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刘林《新实践美学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误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玉能;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回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3 董学文;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4 芦特;;对高校学生形体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5 张惠民;科技期刊的审美标准和编辑的美学修养[J];编辑学报;1991年01期
6 谭光全;美的特性与数学教学[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谭光全;自然美与数学[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8 谭光全;数学美的本质初探(上)[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余平,邓忠;论翻译思维的二维互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黄敏学;从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看孔子对待郑卫之音的态度——兼论“思无邪”作何解[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世艳;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6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吴格非;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存在”探询[D];苏州大学;2003年
5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8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义芬;解构主义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探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3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化铉;论欧洲浪漫主义美学与浪漫主义绘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7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国俊;数字化设计工程与当代艺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查长莲;鲁迅与张爱玲比较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10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玉能;;美的规律与审美活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辉;;实践范畴与当代中国美学[J];学习与探索;2009年03期
2 孙媛;;重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2期
3 丘国仁;;论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4 丹惠;陶福源;;必须坚持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03期
5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的发展问题[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8年00期
6 董晔;;“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重探[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4期
7 刘泽民;彭玲;;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金永兵;;“实践”概念的泛化及其逻辑难题——“实践存在论美学”论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9 李文成;从主客体的关系看真善美的统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朱刚;;发展中的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的未来发展——兼论后实践美学中的超越主义及其实质[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2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3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志准;日常存在与审美灵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海燕;价值论美学范畴及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李茁;生命美学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陈剑;人类美学史上的新纪元[D];贵州大学;2008年
7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9 黄志军;艺术教育与人的美学生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3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2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