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有机整体性美育观——兼与席勒思辨性美育思想比较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周乔建;静照与飞动——论宗白华的艺术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冯柯;试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朱永春;陈林清;;福州近代佛教建筑传承的文脉现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贺志朴;;审美教育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应中;宗白华小诗的生命意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毛宣国;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的现代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施旭升;;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5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5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6 史爱兵;宗白华对中国艺术学的几点重大贡献[D];河北大学;2003年
7 王茜;古典审美理想的守望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思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少年中国学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圣;康德论美的普遍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许凌冬;生态文艺学视域下的宗白华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00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0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