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审美愉悦论中的自由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1:16
本文关键词:康德审美愉悦论中的自由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康德指出审美愉悦是一种独特的愉悦。这种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其与对快适的愉悦及对善的愉悦之间的划分上。审美愉悦是由对象形式引发的愉悦,对对象存有是不关心的,是非利害的。审美愉悦的前提是建立在自由概念基础上的对象形式的主观的合目的性。也就是审美活动中,对象是合乎主观目的的,这个主观目的就是自由。审美愉悦的机制是在快与不快的心理机制下,想象力、知性之间自由嬉戏。这种嬉戏是想象力在自由中唤起理解力。审美愉悦的本质是自由感。作为一种预设,审美共通感是自由的一个先天基础,它许诺、保证着自由。因为在审美共通感的前提下,情感的传达才是可能的。倘若情感无法传达,人与人之间便处于一种相互隔膜的状态,感觉处处受限,便不会有自由感。这种自由感是审美超越的根基,,它达到对有限性、现实功利性的消解,从而实现审美超越。
【关键词】:审美愉悦 形式 审美共通感 自由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3-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序言8-16
- 第一章 审美愉悦的前提:建立在自由概念基础上的对象形式的主观合目的性16-30
- 1.1 审美愉悦与快适及善引发的快感三者之比较16-20
- 1.2 审美愉悦作为反思愉悦在鉴赏判断中的重要地位20-25
- 1.3 建立在自由概念基础上的对象形式的主观合目的性25-30
- 第二章 审美愉悦的机制:快与不快心理机制下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嬉戏30-34
- 2.1 审美活动中想象力是生产性的30-32
- 2.2 快与不快心理机制下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嬉戏32-34
- 第三章 审美愉悦的本质:自由感34-45
- 3.1 审美愉悦中自由感的生成:优美与崇高34-40
- 3.2 审美愉悦中自由感的传达:审美共通感40-45
- 余论:自由感作为审美超越论的根基45-47
- 参考文献47-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胡友峰;;康德先验美学方法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黄克剑;“审美观念”辨微——对康德美学形而上祈向的一种探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徐蔚;;康德美学的审美救赎之途[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5 张玉能;康德的美学范畴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齐志家;;试论康德美学中的想像力[J];理论月刊;2010年10期
7 王元骧;;何谓“审美”?——兼论对康德美学思想的理解和评价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8 王元骧;应该怎样理解审美的“无利害性”[J];文史哲;2005年02期
9 曾繁仁;;是“判断先于快感”,还是“判断与快感相伴”?——新世纪重新阐释康德美学命题的意义[J];文艺争鸣;2007年11期
10 胡友峰;;自然与自由和谐论——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美学主题[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2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康德审美愉悦论中的自由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