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及其“非乐”论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7:04
本文关键词: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及其“非乐”论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墨子的“非乐”思想,在先秦美学思想中独树一帜,然而历来墨学研究者对其研究却过于简单化,对“非乐”之功更是言之甚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对墨子“非乐”思想做一次新的较为系统的研究。 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皮亚杰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内容。“图式”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图式就是主体所具有的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的一种动态性的认识结构。主体建构客体和客体建构主体的思想,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皮亚杰在分析主客体问题时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对认知图式的研究中,皮亚杰曾提出过著名的“同化一顺应”理论,用以解释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具体化,这一理论被称为是在认知图式研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主体通过“认知图式”这个中介去“同化”或“顺应”客体信息,从而产生认识。皮亚杰通过“图式”、“同化”、“顺应”等概念的提出,分析了个体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途径,揭示了个体认识运行的具体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深入研究反映论的道路。但是,皮亚杰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批判继承皮亚杰图式理论的基础上,本章考察了主体认知图式的构成因素、功能及特点。为分析墨子的“非乐”思想做好理论铺垫。 任何一个思想家的思想的建立都必然会有一个“先在”的认知图式,它是思想家思想体系建构的一个先在的基础和基本单元。因此,要理解墨子的“非乐”论美学思想,就必须首先考察墨子这一思想产生前的先在认知图式,看看它是如何影响、促使墨子极具个性化的美学思想的形成的。本章从认知图式的构成要素: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需要、人生价值观、审美意识、主观心态等方面考察墨子先在认知图式的生成过程。这是墨子“非乐”论美学思想形成的先在基础。 主体的认知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整合与解释的功能。当墨子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认知图式后,他就仿佛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凡是符合其认知结构的东西就很容易进入到他的视线范围,并左右其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进而影响其结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墨子形成了其“非乐”论美学思想。本章系统地考察墨子“非乐”思想的触发信息、“非乐”之故、“非乐”之内容以及客观评价墨子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 第四章主要考察墨学衰微的原因和“非乐”论的现代意义。本章认为墨子在其整体性思想体系形成后,其图式中的各个组成要素慢慢趋向稳定,顺应机制不能够像以前那样灵活的发挥其整合信息的功能,这就使主体不能对新事物、新现象作出正确的认识,从而造成思想的封闭和保守,最后造成了墨学的衰微。墨学整体性思想体系虽衰微,但墨学精神却永存。本章比照今日之强势话语“日常生活审美化”考察墨子“非乐”精神的现代意义,认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应该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社会表征,而中国当前所处的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复杂的、各个向度的审美化相互影响的。我们应该吸取墨子“非乐”思想中的批判精神,勇敢而审慎地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我们不仅要关注已经“日常生活审美化”了的人们的审美活动现象,更应该关注其他的“日常生活”还没有“审美”的人们的审美活动现象。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魅影中,更是要保持审美的理性,要时不时的“非美”一下。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地走向完美。这是远在几千年前的墨子教给我们的,这也是墨学在21世纪不竭的力量。
【关键词】:墨子 皮亚杰 图式 非乐 日常生活审美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3-02
【目录】:
- 内容提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墨学研究现状8-10
- 二、本文的思路和方法10-11
- 第一章 先在认知图式11-15
- 一、让·皮亚杰的认知图式说11-12
- 二、主体认知图式的构成因素12-14
- 三、主体认知图式的功能及特点14-15
- 第二章 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15-35
- 一、乱世“贱人“的视界——比照时代背景考察墨子之思维方式15-20
- 二、墨子的知识结构20-25
- (一) 墨子对尧舜禹精神的继承21-22
- (二) 宋文化对墨子的影响22-23
- (三) 早期儒道思想对墨子的影响23-25
- 三、“所染说”与“人之所欲”的自然人性论——墨子先在认知图式的需要意识25-27
- 四、社会本位的价值论——墨子先在认知图式的价值观念27-32
- (一) 强力非命——墨子的人之本质观27-28
- (二) 人为什么活着?——墨子的人生价值原则28-31
- (三) 人怎样活着?——尚俭抑奢的生活观31-32
- 五、“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的主观心态32
- 六、墨子之审美意识32-35
- (一) 美的本质33
- (二) 美的含义33-35
- 第三章 墨子“非乐”思想的产生35-47
- 一、墨子“非乐”思想产生的触发信息35-36
- 二、“非乐”论36-47
- (一) 知乐(yuè)、知乐(lè)36-37
- (二) 非乐之故37-41
- (三) 非乐之内容41-42
- (四) “非乐”论的评价42-47
- 第四章 墨子“非乐”论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墨学衰微与“非乐”论现代意义的一种解读47-55
- 一、“非乐”论何以不复存在?47-50
- 二、“非乐”论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50-55
- 注释55-58
- 参考文献58-60
- 后记60-61
- 读硕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61-6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华;“尚质尚用”—《墨经》和《考工记》中的功能主义思想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及其“非乐”论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