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彝文形态特征的汉字字体设计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01:31
文字是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信息载体,也是传播人类文化最独特的符号系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汉字,是最大化保留了图形传统的文字之一。因此,在信息与视觉传达设计研究领域,对汉字字体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图形的研究。随着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字字体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有优秀的设计创作者和研究者借助西方艺术设计理念逐步把汉字字体设计的理论系统化,并越来越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智慧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以及不同于西方设计理念的民族化设计理念的探索。基于这一背景,同时借助云南多元民族文化所给予的丰富视觉资源,本文选取了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和图形传统的古彝文作为字体设计的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对古彝文字体形态特征的研究,提取出独具特色的造字手法和图形化构成方法,将其结合到主题为“彝象汉字”的设计实践中,创作出一套基于古彝文形态特征的汉字字体设计作品,对民族化设计语汇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并为民族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本文通过对古彝文和汉字在字形、系统、发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可行性,总结古彝...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结构图图片来源:笔者自制
说明四川规范彝文与古彝文的字形非常相似。由此可见,路南古彝文和四川规范彝文的字形与古彝文比较接近。图2.1 共同彝文 图片来源:由笔者从《汉字与彝文的比较研究》中整理第二节 彝文造字法彝文分散发展之后,彝族人民创造了一些独特的造字法。彝文本身形态丰富多变,字与字之间却能保持很好的节奏关系,也说明它有一定造字规律。根据对彝文发展的了解,笔者将其造字法分为象形、指事、变体、变音四类。一、 象形造字法象形造字法是从图画符号中诞生的一种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减少了图画的① 马尔子.彝文的历史发展和四川规范彝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1994:6.
抬为变化笔画位置来进行变体,生和个(人)是通过减少笔画进行变体。这种造字法是彝文产生新字的主要手段也是独特手段。图2.4 彝文“床”、彝文“抬”、彝文“生”、彝文“个(人)” 图片来源:黄建明的《论彝文造字法》四、 音变造字法
本文编号:3128689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结构图图片来源:笔者自制
说明四川规范彝文与古彝文的字形非常相似。由此可见,路南古彝文和四川规范彝文的字形与古彝文比较接近。图2.1 共同彝文 图片来源:由笔者从《汉字与彝文的比较研究》中整理第二节 彝文造字法彝文分散发展之后,彝族人民创造了一些独特的造字法。彝文本身形态丰富多变,字与字之间却能保持很好的节奏关系,也说明它有一定造字规律。根据对彝文发展的了解,笔者将其造字法分为象形、指事、变体、变音四类。一、 象形造字法象形造字法是从图画符号中诞生的一种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减少了图画的① 马尔子.彝文的历史发展和四川规范彝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1994:6.
抬为变化笔画位置来进行变体,生和个(人)是通过减少笔画进行变体。这种造字法是彝文产生新字的主要手段也是独特手段。图2.4 彝文“床”、彝文“抬”、彝文“生”、彝文“个(人)” 图片来源:黄建明的《论彝文造字法》四、 音变造字法
本文编号:3128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2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