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东西方审美态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05:14
  美学是近代兴起的一门年轻而久远的学问,随着近代哲学认识论的转变,美学也由最初的认识论转向心理学检释研究。西方美学以理论体系为主,东方美学以审美范畴为主,东西方审美思想的比较研究,对建立世界美学体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换言之,世界美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东西方美学思想的融合。在笔者看来,在进行比较研究时,选择好切入点是其关键所在。对东西方审美态度及其思想的比较能够凸显东西方各自鲜明的审美特征,同时又能发现它们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比较研究也是建立世界美学体系的重要一步。本文首先从把握西方审美态度理论及其发展轨迹为出发点,着重阐述西方代表性审美理论,包括康德的审美无功利思想、叔本华的审美观照说、立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力图从中总结出西方审美理论的共同特征。西方美学是跟随哲学的转向而转向的,所以西方美学也是从认识论转向了心理学诠释的审美态度,由这种转向和发展的过程,归纳出西方审美理论的共同特征——普遍存在着一种超越现实、超越个人欲望、超越实体的审美。其次,东方以中日韩三国为对象,领略东方审美态度及其思想的独特风格,通过剖析“飘逸”、“空灵”、“沉郁”、“物哀”、“幽玄”和“风流”等东方审美...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方代表性审美理论及其特征
    2.1 西方代表性审美理论
        2.1.1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思想
        2.1.2 叔本华的审美关照说
        2.1.3 立普斯的“移情说”
        2.1.4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2.2 西方代表性审美理论的特征
        2.2.1 认识论转向到心理学的运用
        2.2.2 西方审美理论的共同特征
第三章 东方典型的审美范畴及其特征
    3.1 东方典型的审美范畴
        3.1.1 飘逸
        3.1.2 空灵
        3.1.3 沉郁
        3.1.4 物哀
        3.1.5 幽玄
        3.1.6 风流
    3.2 东方典型审美范畴的特征
        3.2.1 共同性: 范畴中的审美态度
        3.2.2 独特性: 不同文化中的审美态度
第四章 东西方审美态度的差异性及其融合可能性
    4.1 差异性
        4.1.1 方法论之差异
        4.1.2 哲学观之差异
        4.1.3 审美内涵之差异
    4.2 融合可能性
        4.2.1 方法上相互借鉴
        4.2.2 哲学观上相互借鉴
第五章 构建世界美学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5.1 构建世界美学体系的必要性
    5.2 构建世界美学体系的迫切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美学视域中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J]. 雷文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2]立普斯“移情论”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美学的初建[J]. 赵欣.  关东学刊. 2016(06)
[3]杜甫诗作的沉郁风格特色[J]. 张希.  衡水学院学报. 2016(02)
[4]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观的内蕴及其价值[J]. 陈晓.  求索. 2015(12)
[5]古代韩民族的原始意识结构——“兴”与“风流”[J]. 潘畅和,姜云.  东疆学刊. 2015(02)
[6]物我双会:从老庄、叔本华到王国维的审美观照理论[J]. 黄晖.  河北学刊. 2014(05)
[7]论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J]. 蔡文举.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8]无功利美学的后现代转向[J]. 陶圆圆.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9]论立普斯“移情说”与我国古典“兴”的不可互释性[J]. 曹艳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10]论空灵之美的哲学根基及其精神归往[J]. 张晚林.  美育学刊. 2013(05)

博士论文
[1]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 张鑫.山东大学 2011
[2]韩国风流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研究[D]. 姜云.延边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王国维与康德的审美超功利思想[D]. 刘海林.黑龙江大学 2010
[2]认识活动中的审美根基及其意义[D]. 贾媛媛.黑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2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42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1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