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布堆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实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18:42
延川布堆画是坐落在陕西省北部腹地——延川县的一项传统民间美术。它由服装中的“补丁”发展演化而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延川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产物,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集陕北地区剪纸的造型特征、刺绣的色彩特征以及汉画像石的立体形态特征为一体的布贴艺术珍品。2009年6月11日,延川布堆画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基于民间艺术对地域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延川布堆画艺术背后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成因进行了深层探究分析,并对其民俗艺术特征以及不同题材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溯源式的整理和研究。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文化遗产,延川布堆画的传承和发展虽然在政府的支持下维持着看似稳定的状态,但依旧由于当今社会生活环境和价值取向的转变、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民众审美西化、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其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困境和危机。延川布堆画中包含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地域历史,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应当跟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脚步共同前进。论文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出发,说明延川布堆画现实意义价值转化的必要性,并寻求其转化的突破点。结合延川地区现...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社会政治背景
1.1.2 延川布堆画发展背景
1.2 选题价值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延川布堆画的研究现状
1.3.2 布贴艺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1.6 论文基本框架体系
1.7 本章小结
2 延川布堆画的发生与发展背景
2.1 自然生态域境影响下的延川布堆画
2.1.1 地理因素影响下的延川布堆画
2.1.2 气候因素影响下的延川布堆画
2.2 历史视野下的延川布堆画
2.2.1 民族融合的历史演变
2.2.2 布贴艺术的历史演化
2.3 人文环境影响下的延川布堆画
2.3.1 物质条件的作用
2.3.2 生活及生产方式的作用
2.4 其他当地文化的影响
2.4.1 与剪纸造型的相互借鉴
2.4.2 与刺绣色彩的相互碰撞
2.4.3 与汉画像石的异曲同工
2.5 本章小结
3 延川布堆画的艺术、文化和工艺特征
3.1 延川布堆画的艺术特征
3.1.1 构图特征
3.1.2 图案特征
3.1.3 色彩特征
3.1.4 延川布堆画与湖北阳新布贴艺术的特征比较
3.2 延川布堆画的题材溯源
3.2.1 生殖崇拜
3.2.2 驱邪纳福
3.2.3 神话故事
3.2.4 农耕劳作
3.2.5 风俗场景
3.3 延川布堆画的工艺特征
3.3.1 制作材料
3.3.2 工艺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延川布堆画的保护现状及传承情况
4.1 延川布堆画的保护现状
4.1.1 遗存概况
4.1.2 传承主导载体分析
4.2 现有保护措施
4.2.1 政府推动传承
4.2.2 企业推动传承
4.2.3 其他传承方式
4.3 延川布堆画面临的传承发展困境
4.3.1 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4.3.2 审美西化现象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4.3.3 现代化技术对传统技艺的冲击
4.3.4 非遗的保护机制不完善
4.4 本章小结
5 延川布堆画的现实意义转化动因及保护发展策略
5.1 延川布堆画现实意义转化的动因
5.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共识
5.1.2 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追寻诉求
5.1.3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意识
5.2 延川布堆画的现实意义转化策略
5.2.1 延川文化特色视觉系统的建立
5.2.2 延川布堆画艺术进入校园美育教育
5.2.3 联合当地旅游业,发展文创产品
5.2.4 搭上媒体平台的传播快车
5.3 延川布堆画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价值转化
5.3.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功能
5.3.2 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5.4 延川布堆画在文创产业中的价值转化原则
5.4.1 立足民族与地域特征
5.4.2 手工技艺价值的凸显
5.4.3 兼顾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
5.5 延川布堆画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
5.5.1 基于传统艺术特征,扩展实用功能
5.5.2 基于传统艺术精髓,加入创意与趣味
5.5.3 保留基本艺术和工艺特征,创新材料
5.6 设计实践
5.6.1 设计构思
5.6.2 设计说明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205825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社会政治背景
1.1.2 延川布堆画发展背景
1.2 选题价值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延川布堆画的研究现状
1.3.2 布贴艺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1.6 论文基本框架体系
1.7 本章小结
2 延川布堆画的发生与发展背景
2.1 自然生态域境影响下的延川布堆画
2.1.1 地理因素影响下的延川布堆画
2.1.2 气候因素影响下的延川布堆画
2.2 历史视野下的延川布堆画
2.2.1 民族融合的历史演变
2.2.2 布贴艺术的历史演化
2.3 人文环境影响下的延川布堆画
2.3.1 物质条件的作用
2.3.2 生活及生产方式的作用
2.4 其他当地文化的影响
2.4.1 与剪纸造型的相互借鉴
2.4.2 与刺绣色彩的相互碰撞
2.4.3 与汉画像石的异曲同工
2.5 本章小结
3 延川布堆画的艺术、文化和工艺特征
3.1 延川布堆画的艺术特征
3.1.1 构图特征
3.1.2 图案特征
3.1.3 色彩特征
3.1.4 延川布堆画与湖北阳新布贴艺术的特征比较
3.2 延川布堆画的题材溯源
3.2.1 生殖崇拜
3.2.2 驱邪纳福
3.2.3 神话故事
3.2.4 农耕劳作
3.2.5 风俗场景
3.3 延川布堆画的工艺特征
3.3.1 制作材料
3.3.2 工艺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延川布堆画的保护现状及传承情况
4.1 延川布堆画的保护现状
4.1.1 遗存概况
4.1.2 传承主导载体分析
4.2 现有保护措施
4.2.1 政府推动传承
4.2.2 企业推动传承
4.2.3 其他传承方式
4.3 延川布堆画面临的传承发展困境
4.3.1 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4.3.2 审美西化现象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4.3.3 现代化技术对传统技艺的冲击
4.3.4 非遗的保护机制不完善
4.4 本章小结
5 延川布堆画的现实意义转化动因及保护发展策略
5.1 延川布堆画现实意义转化的动因
5.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共识
5.1.2 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追寻诉求
5.1.3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意识
5.2 延川布堆画的现实意义转化策略
5.2.1 延川文化特色视觉系统的建立
5.2.2 延川布堆画艺术进入校园美育教育
5.2.3 联合当地旅游业,发展文创产品
5.2.4 搭上媒体平台的传播快车
5.3 延川布堆画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价值转化
5.3.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功能
5.3.2 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5.4 延川布堆画在文创产业中的价值转化原则
5.4.1 立足民族与地域特征
5.4.2 手工技艺价值的凸显
5.4.3 兼顾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
5.5 延川布堆画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
5.5.1 基于传统艺术特征,扩展实用功能
5.5.2 基于传统艺术精髓,加入创意与趣味
5.5.3 保留基本艺术和工艺特征,创新材料
5.6 设计实践
5.6.1 设计构思
5.6.2 设计说明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205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0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