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命之力与生命情致的融合之美
本文关键词:气韵:生命之力与生命情致的融合之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气韵”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影响深远的重要范畴。“气韵”在南北朝时期作为一个整体范畴正式提出,此后被广泛用于艺术批评以及艺术理论中,气韵的有无成为衡量艺术品成功与否的尺度和准绳之一。与之相关的命题“气韵生动”更是被很多批评家奉为圭臬。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探讨孕育“气韵”范畴的文化土壤。“气韵”范畴之所以有着广泛的普适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本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中国传统“和”、“生”观念的深刻影响,“和”、“生”观念是“气”、“韵”的粘合剂。“和”的思想融合了阴阳二元、刚柔两极,“生”的观念则使得这样的融合赋予代表阳刚的力一种秩序、一个空间,从而获得力的延续而不是衰竭。二是《周易》奠定了“气韵”范畴的哲学根基,其阴阳得位、刚柔相济的思维模式对“气韵”范畴生成具有潜在的影响。当然,就直接性而言,“气韵”范畴是在人物品藻中形成。 剖析诞生“气韵”范畴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时代精神、美学趣味和理论发展状况构成“气韵”范畴诞生时代背景的三个方面。“气韵”范畴在魏晋南北朝诞生,既标志了“气”的概念从哲学上的宇宙生命本源意义转化到审美的艺术生命本体意义的完成,也标志了“韵”的概念由原本指称音乐美扩展形容人格美,扩伸至有生命的艺术形象之整体动态结构以及其所显示的余味悠长的审美趣味。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理论,从剖析中可以看出,“气韵”范畴诞生在六朝时期并非偶然,是时代的“合力”催生了这一范畴。 分析“气韵”范畴的美学特征。“气韵”也是代表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主要范畴之一,展示出浓烈的生命美学特征。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气”展现生命之力,“韵”呈现生命之姿,“气韵”则代表生命的圆满。“气”作为生命的活力显露,“韵”作为生命的情调涵蓄,“气”壮而“韵”婉。二者合成“气韵”范畴,展示的是生气远出、生机盎然、涵蓄蕴藉的生命精神。 从时代艺术风貌之“气”“韵”消长解析中国传统艺术形态的嬗变。理想的艺术品格当是“气韵”兼举。然而,在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不免偏向其中一极。遵循叶燮将“中唐”看作是中国古代社会“百代之中”的划分,考察前期的“气盛韵弱”和后期的“气弱韵胜”两个时期,从各艺术门类的嬗变中也可以看出,“气韵生动”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中的理想之一,但是某一具体的时代不免有所偏离,而这也正是艺术风格的时代差异。 探讨“气韵”范畴的现实价值。“气韵”虽然是一个古代美学范畴,但是我们今天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提升文艺活动主体的审美自觉,二是确立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艺术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支撑。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创建和谐文化的实践过程中,追求“气韵生动”可以使艺术活动对美的追求得到具体的落实,从而更好地发挥文艺作为国民精神灯火的功用。
【关键词】:气韵 时代背景 美学蕴涵 艺术形态 现实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01;B8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论10-15
- 第一章 孕育“气韵”范畴的文化土壤15-23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和”、“生”观念的深刻影响15-17
- 第二节 “气韵”范畴的哲学根基17-21
- 第三节 广阔的人学背景21-22
- 小结22-23
- 第二章 诞生“气韵”范畴的时代背景23-32
- 第一节 自由奔放的时代精神24-26
- 第二节 继承创新的美学追求26-30
- 第三节 生生不息的理论潮流30-31
- 小结31-32
- 第三章 “气韵”范畴的美学蕴涵32-42
- 第一节 气:生命之力的奔涌32-34
- 第二节 韵:生命情致的展示34-36
- 第三节 气韵:生命理想的圆熟36-38
- 第四节 “气韵”与审美形态38-40
- 第五节 “气韵”与艺术激情40-41
- 小结41-42
- 第四章 “气韵”消长与艺术形态42-49
- 第一节 气盛韵弱:中唐以前的中国传统艺术43-46
- 第二节 气弱韵胜:中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46-47
- 小结47-49
- 第五章 “气韵”范畴的现实价值49-53
- 第一节 提升文艺活动主体的审美自觉49-51
- 第二节 确立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51-52
- 小结52-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附录:在校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彦琴;气韵生动:律动的生命[J];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2 赖涛;论气韵生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刘心健;魏惠王“畏秦”迁都大梁质疑[J];史学月刊;1992年04期
4 鸽子;虎——气韵生动,纯墨飘然(英文)[J];Women of China;2004年08期
5 董海涛;春之来临[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年11期
6 张鲁生;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J];理论与当代;2004年03期
7 李书磊;《红楼》的景语[J];文学自由谈;1991年03期
8 翁芳友;;朴白无华 气韵生动——程大利丙戌新作赏析[J];书画艺术;2006年03期
9 陈明;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范春歌;郑和看着我走完了全程[J];文明;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易禾;;气韵生动——关于音乐母语教育的思考[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王艳玲;;炳灵寺北魏造像的时代背景[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必清;;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价值[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吕安兴;;论张謇的道德人格及其现实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载龙;;浙江早熟梨产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策略[A];浙江省园艺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宛景森;宋玉;;简评《在纪念穆圣诞辰1424周年上的卧尔兹》的特点及现实价值[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7 林兆育;;厌胜钱“木兰水涨”及其时代背景[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黄钊;;论朱熹对圣贤人格的执着追求及其现实价值[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磊;;人性假设:内在结构、社会规范与现实价值[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潘懋元;;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应明确时代背景和发展理念[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绪萱;国士展示“气韵生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哲学所 徐崇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戴钢书 祝小宁;德育环境三维理论模型的现实价值[N];光明日报;2004年
4 刘殿才;气韵生动 神采飞扬[N];安徽日报;2004年
5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N];人民日报;2003年
6 邢占军;幸福指数研究的现实价值[N];学习时报;2008年
7 明金维;此案看似孤例,却有“时代背景”[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黄钊;儒家的“慎独”思想及其现实价值[N];光明日报;2002年
9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N];北京日报;2002年
10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深刻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N];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福如;香港现代派小说论[D];苏州大学;2002年
3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连生;明代弋阳腔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6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7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9 孟云飞;两晋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爱荣;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现实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2 张剑平;柳宗元的政治道德观及其在当代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现实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孙晨;中国传统唱论的历史观照及其现实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志;京腔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李爱峰;中国民族传统审美取向与水彩[D];青岛大学;2006年
6 向玉圭;怀化霸王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冬昭;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的基本视角[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长城;当代医院病房楼设计新趋势初探[D];天津大学;2004年
9 章咏秋;开发儒家德育资源,优化现代大学德育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环保思想与现实价值[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气韵:生命之力与生命情致的融合之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