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手工艺的生命力:对建水紫陶业进程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14:05
  建水陶是指历史上与当今制作及生产于建水县境内的陶器总称,涵盖生活陶与美术陶,后者现在被称为紫陶。建水紫陶是一类集刻填、书画、磨光工艺为一身的陶器。对之进行的研究多集中于艺术学领域,主要涉及历史起源、制作技艺、造型、装饰风格,多是对器物自身艺术品质上的关注,表现出研究视野的单一性,凸显出“就物论物”、“就艺谈艺”的倾向,忽略对制作者与制作生产进程以及对促发建水紫陶工艺从孕育到诞生到成熟再到转型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因素的分析研究。为弥补这一不足,本论文以物的人类学研究为视角,对建水紫陶业及其工艺文化进行研究,以探析促发其生命性质发生转变的原因及方式,从而探讨其延续与再造的动力,以此回应传统手工艺的生命续存问题。本论文按照历史脉络铺展开来,将建水紫陶业进程分为了技艺孕育期、工艺诞生及风格成熟期、国家体制下的工艺美术陶生产发展期与当前以生产文化陶为主的转型期。论文认为不同时期的建水紫陶业及工艺文化与当时的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同构,此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建水紫陶坯体成型及烧制技艺的母体为建水粗陶瓦货及瓷器制作。清朝至民国时期,文人书画者在坯体上书画镌刻,成就了紫陶的书画装饰工艺,并...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手工艺的生命力:对建水紫陶业进程的人类学研究


碗窑村局部村貌

局部图,村落,局部图,资料来源


碗窑村村落局部图(含部分?

民国年间


与坯体胎体融为一体。因此,可以说,陶泥性质成就了建水紫陶器独特的三个工??艺:书画、刻填与磨光。??11??图3:民国年间的建水紫陶博古瓶?图4:当代建水紫陶博古瓶??资料来源:图3、图4选于建水县紫陶研究会主编:《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日本京都文化艺术交??流展作品全集》,2012年6月,第19页、第41页。图3所示博古瓶由向逢春制作(拉坯兼书画),图4所示??博古瓶由袁应德(拉坯)、谢恒(绘画)制作。??在陶器和瓷器上书画之工艺,不足为奇,从北宋年间起,即有在紫砂壶上绘??画之事。?除去光亮如玉的外表,建水紫陶器表面常附着中国传统的书法与绘画,??这是一种较为标准的当地装饰风格。制陶者常说,具有这类装饰的陶才称得上真??正的建水紫陶。填刻与磨光工序除了依托在自然原料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坯体成???参见夏烈编著:《中国传统陶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3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彩填”看建水紫陶的传承与创新[J]. 邹科,张睿.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3)
[2]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J]. 聂磊明,梁爽.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1)
[3]精英与民间文化互动:建水紫陶装饰工艺形成探析[J]. 朱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4]云南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趋势[J]. 吴雨亭,聂磊明,陈红梅.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5]云南建水紫陶中的“工”与“艺”[J]. 孔明.  红河学院学报. 2012(05)
[6]建水陶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J]. 吴白雨.  中国陶瓷. 2012(09)
[7]建水陶“残贴”装饰与“锦灰堆”的渊源关系[J]. 李跃平.  民族艺术研究. 2012(04)
[8]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建水紫陶的发展为例[J]. 张黎明.  文山学院学报. 2011(05)
[9]建水陶之八美——对建水陶艺术语言的文化解读与审美分析[J]. 吴白雨.  学园. 2011(04)
[10]建水陶书画装饰传统的成因及其负面影响[J]. 吴白雨.  民族艺术研究. 2011(03)

硕士论文
[1]建水陶“残帖”装饰及“残破”审美趣味的形成[D]. 李跃平.云南大学 2013
[2]建水陶传承方式的研究[D]. 吴昊.云南大学 2013
[3]浅谈建水紫陶的发展与创新[D]. 龚栋强.云南艺术学院 2012
[4]建水县碗窑村紫陶的调查与研究[D]. 魏妮娅.云南大学 2012
[5]云南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研究[D]. 侯烨琦.昆明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0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370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