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1 19:07
通过社会心理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情境的变化对于人类的接受具有较强的影响了。因为各种文化和元素的不断活跃,使得社会中充满了空间距离感和时间碎片化的氛围。而在这一环节中,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自身欲望和个性化的发展,并且随时随地利用商品作为参照物和填充物。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也逐渐展现出更追求创新、发展的文化特质。
【文章来源】:数码世界. 2019,(08)
【文章页数】: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微表情符号的含义
2 寻求新的视觉享受,具有一种“存在感”的期待
3“非理性”消费
4“浅阅读”的流行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社交平台中表情符号探究[J]. 刘雨眠. 新闻爱好者. 2018(07)
[2]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征研究[J]. 余孟杰. 大众文艺. 2018(07)
[3]简析网络表情符号的大众化身份及审美特征[J]. 李培敏. 管理观察. 2017(12)
本文编号:3393553
【文章来源】:数码世界. 2019,(08)
【文章页数】: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微表情符号的含义
2 寻求新的视觉享受,具有一种“存在感”的期待
3“非理性”消费
4“浅阅读”的流行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社交平台中表情符号探究[J]. 刘雨眠. 新闻爱好者. 2018(07)
[2]网络微表情符号接受主体的后现代审美心理特征研究[J]. 余孟杰. 大众文艺. 2018(07)
[3]简析网络表情符号的大众化身份及审美特征[J]. 李培敏. 管理观察. 2017(12)
本文编号:3393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39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