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味觉通感在视觉传达中的设计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17:46
  课题本着“设计为人”的基本理念,特别关注神经认知科学、传播学、美学、文学等跨学科领域相关研究,关注新媒体与交互设计的前沿思想与实践发展,并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分析和后期味觉设计实验,将通感研究和设计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探析味觉与视觉的感官逻辑联系,探寻味觉通感在视觉创意表达中的空间与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课题借助已有通感研究跨学科理论与成果,在相关研究与实验数据基础上,展开味觉通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转译原理与隐喻性表达方法研究,从直观体验、间接联想及文化观念等层面,形成主题性味觉通感图形创意思路,从感官情绪、观念意识入手,以贴近通感经验的食物形貌、人物表情和符号象征等进行应用探索实验,以展现味觉通感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论证其作为视觉设计实践不可或缺的创意语言形态与表现策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味觉通感在视觉传达中的设计表现研究


“通感联觉”相关论文发表年度趋势图

趋势图,相关论,年度,趋势图


图 1-1 “通感联觉”相关论文发表年度趋势图 图 1-2 “艺术通感”相关论文发表年度趋势图国内对于通感研究也有较多的实践尝试,主要表现在音乐、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通感现象在融合各类多感官艺术的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然而,尽管通感联觉的运用在设计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在国内却暂未走到艺术领域的前台,尤其在自由艺术领域,近 10 年内才开始拥有较多关注。油画家熊宁辉的作品常以音乐为主题,从油画艺术的角度探索音乐的视觉化构成,他于北京保利剧院举办《音乐与绘画》(2007)油画个展,后持续多次举办《画出你心中的音乐》系列讲座(2008)探索视听通感的艺术魅力,并建立“音画联觉-熊宁辉”艺术交流平台(2011)。现代书法家曾来德与英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 Roahan De Saram(罗翰 戴 萨拉姆)在大英博物馆共同进行了一场“墨乐”(2005)创作,同样作为视听通感,这是书法与音乐两种不同领域艺术形式的“中西尖峰对话”,旨在寻求不同艺术领域的通感创新体验。由深圳画院举办的“眼与心——2015 中国当代联觉实验艺术展”(2015)也是视听结合的优秀案例。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由于我国人文历史文化中对于“味觉”有着与国外完全相

论文研究,思路,味觉


技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第三,问卷调查法则通过抽样选择一定数量的个体样本,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对象有关味觉通感的认识与体验(从浅层次的颜色、形状等入手,进而层次的情感层面),并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从而开展课题研究。最后,明确实验是以探索“味觉通感研究”的前提下,对内容领域、控制预计进行分析,运用课题实验法建立课题假说,进行实验性视觉传达设计在本课题中,我以这四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为辅,对于“味觉通传达中的设计表现研究”进行系统学习与探索,以此串联构建我的整篇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适性设计中的通感与联觉[J]. 李一城,吴文佳,江牧.  包装工程. 2018(06)
[2]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J]. 张凌浩,娄明,何娟.  包装工程. 2018(06)
[3]艺术通感视觉化符号转译研究[J]. 王暄.  艺海. 2016(11)
[4]论情景再现与通感的关系[J]. 张楠.  群文天地. 2012(15)
[5]论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 祁军伟.  青春岁月. 2011(10)
[6]中国音乐审美中的味觉通感[J]. 施咏.  中国音乐. 2008(03)
[7]巧克力(外一篇)[J]. 路也.  中文自修. 2008(02)
[8]通感与概念隐喻[J]. 汪少华,徐健.  外语学刊. 2002(03)

博士论文
[1]声音体验[D]. 芦影.中央美术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味觉对情绪的影响和调节作用[D]. 戴璐.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体验展示中的通感运用[D]. 王欣然.中央美术学院 2012
[3]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通感现象研究[D]. 许瑾.江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0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20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f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