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武汉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17:25
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是一个植根于城市,与城市共生共存的系统,它的发展建设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无不与城市的历史发展、规划方式、形态特征以及管理模式息息相关。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随着旧城区的改造,新城区的不断扩张,建筑群日益密集,城市道路网络日趋复杂。城市之间的运动通过利用越来越多的高架桥、立交桥、人行天桥、自动扶梯、隧道等工具,从以往的单层次运动发展为多层次运动,城市也从“平面”升级为“立体”。城市空间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迷宫之中,利用城市的建筑、道路、节点、区域等要素对空间环境进行认知变得越发困难,“寻路”难已成为困扰我国多地城市的难题。然而在面对更加复杂多样的空间环境时,香港却能通过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建设解决“寻路”难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轨迹,即使千城一面,每个城市所面对的问题也无法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香港城市道路人行导示之所以使用便捷、功能完善,与香港“集约式”的规划方式,“紧凑型”的城市形态,高效细致的“小政府”城市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武汉与香港的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相比较,存在导示信息量匮乏、信息连续性缺失、导示信息载体设...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香港人口流动
图 1.2 中国城市人口流动图(3)我国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现状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编导陈贵的一段话反映了我国城市导示系统的真实现状:“就城市导向系统问题,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大中城市发展中均存在寻址问路难的问题,央视曾已连续报道多次,最后一次是‘天津高速路口个人引路收费’的报道,也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一方面说明公众对寻址问路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在城市管理的缺位……”。“出租车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解决交通工具,二是为了寻找目的地”6。如果说这只是普通人对我国城市导示现状的看法,那么来自专业领域的调查则更清晰地指出我国城市导示系统的问题所在,如《南昌市的城市导向标识系统研究调研报告》一文中就针对南昌市城市导示系统的现存问题做出了具体的研究,文中指出南昌市城市6北京政协网 http://www.sina.com.cn
人行导示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其次,通过对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进行实地调研,联系导示系统的相关理论对两地导示系统进行比较,之后再对两地导示系统对视觉记忆和视觉识别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联系两地城市的历史背景、规划发展、城市形态和城市管理对导示系统的成因进行解析,进而形成“研究—比较研究—解析”的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道路人行导示与车行导示设计限制因素比较研究[J]. 季晓莉. 中外建筑. 2016(12)
[2]城市空间导示系统中的空间信息编码研究[J]. 季晓莉.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11)
[3]浅析晚清香港轮船航运业肇兴缘由[J]. 夏巨富. 历史档案. 2016(02)
[4]论比较研究的方法[J]. 余斌,李嘉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03)
[5]场域城市化的潜力[J]. 周晏,赵建彤. 城市设计. 2015(02)
[6]行人交通流基本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周继彪,董升,陈红,张敏捷.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5(06)
[7]高密度城市道路人行导示设计的功能性探究——以香港为例[J]. 邵健伟,潘长学,季晓莉. 设计. 2015(11)
[8]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距离阈值研究[J]. 王宁,杜豫川. 交通运输研究. 2015(02)
[9]“紧缩城市”中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建筑设计补偿方式研究[J]. 宋敏. 华中建筑. 2015(01)
[10]公共空间中信息导识设计的识别性研究[J]. 臧勇,汤洪泉. 包装工程. 2014(24)
博士论文
[1]基于视觉记忆的目标检测算法:一个特征学习与特征联想的过程[D]. 郭明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地图空间信息量的度量方法研究[D]. 刘慧敏.中南大学 2012
[3]面向电子共融的电子政务有效性评价研究[D]. 李大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4]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 董菲.武汉理工大学 2010
[5]城市向导[D]. 何建龙.同济大学 2008
[6]多元化公共交通模式研究[D]. 明士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8
[7]人性化城市交通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李俊.武汉理工大学 2007
[8]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 熊国平.南京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9225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香港人口流动
图 1.2 中国城市人口流动图(3)我国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现状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编导陈贵的一段话反映了我国城市导示系统的真实现状:“就城市导向系统问题,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大中城市发展中均存在寻址问路难的问题,央视曾已连续报道多次,最后一次是‘天津高速路口个人引路收费’的报道,也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一方面说明公众对寻址问路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在城市管理的缺位……”。“出租车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解决交通工具,二是为了寻找目的地”6。如果说这只是普通人对我国城市导示现状的看法,那么来自专业领域的调查则更清晰地指出我国城市导示系统的问题所在,如《南昌市的城市导向标识系统研究调研报告》一文中就针对南昌市城市导示系统的现存问题做出了具体的研究,文中指出南昌市城市6北京政协网 http://www.sina.com.cn
人行导示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其次,通过对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进行实地调研,联系导示系统的相关理论对两地导示系统进行比较,之后再对两地导示系统对视觉记忆和视觉识别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联系两地城市的历史背景、规划发展、城市形态和城市管理对导示系统的成因进行解析,进而形成“研究—比较研究—解析”的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道路人行导示与车行导示设计限制因素比较研究[J]. 季晓莉. 中外建筑. 2016(12)
[2]城市空间导示系统中的空间信息编码研究[J]. 季晓莉.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11)
[3]浅析晚清香港轮船航运业肇兴缘由[J]. 夏巨富. 历史档案. 2016(02)
[4]论比较研究的方法[J]. 余斌,李嘉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03)
[5]场域城市化的潜力[J]. 周晏,赵建彤. 城市设计. 2015(02)
[6]行人交通流基本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周继彪,董升,陈红,张敏捷.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5(06)
[7]高密度城市道路人行导示设计的功能性探究——以香港为例[J]. 邵健伟,潘长学,季晓莉. 设计. 2015(11)
[8]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距离阈值研究[J]. 王宁,杜豫川. 交通运输研究. 2015(02)
[9]“紧缩城市”中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建筑设计补偿方式研究[J]. 宋敏. 华中建筑. 2015(01)
[10]公共空间中信息导识设计的识别性研究[J]. 臧勇,汤洪泉. 包装工程. 2014(24)
博士论文
[1]基于视觉记忆的目标检测算法:一个特征学习与特征联想的过程[D]. 郭明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地图空间信息量的度量方法研究[D]. 刘慧敏.中南大学 2012
[3]面向电子共融的电子政务有效性评价研究[D]. 李大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4]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 董菲.武汉理工大学 2010
[5]城市向导[D]. 何建龙.同济大学 2008
[6]多元化公共交通模式研究[D]. 明士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8
[7]人性化城市交通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李俊.武汉理工大学 2007
[8]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 熊国平.南京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9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8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