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市审美气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14:52
唐长安以其富有意味的选址以及对城市街道、里坊、建筑、园林的规划安排,为雄强奋发、博大兼容、光华璀璨的大唐气象的生发与展示提供了对应的空间载体,其自身也作为大唐气象的集合展品,对后世的城市规划思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唐长安作为时代气象展现舞台的时空场景的历史性勾画,展现唐长安城市审美气象的清晰轮廓,并结合相应的观念体系、制度体系、环境体系与技术体系背景,对城市进行审美文化剖析,阐释其城市审美气象的成因、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站在现代环境美学、城市景观学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对其当代意义做出阐发。论文正文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阐述了“大唐气象”的理论内涵与现实基础,以及大唐气象与盛世长安的现实关系。第二章至第五章为第二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从选址、布局、建筑、园林四个方面对唐长安进行了场景勾画与审美气象分析。唐长安定址于关中平原中部。在这片兼有四塞之固、川原之丽与卉物之丰的土地上,唐长安将天地轴线、山川轴线与城市轴线真正全面地重合在一起,完成了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与民族的空间坐标与思想坐标的终极建构。唐长安城按照“象天法地”的宇宙模式、“礼法并用”的布局...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大唐气象与盛世长安
第一节 "大唐气象"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大唐气象"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大唐气象与盛世长安
第二章 选址:山环水绕的域中圣土
第一节 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原则
第二节 唐长安城选址的自然基础
第三节 唐长安城选址的人文因素
第三章 布局:谨严有序的空间意象
第一节 从观念形态到实证应用
第二节 从中心轴线到对偶展开
第三节 从谨严管制到开放包容
第四章 建筑:崇闳壮丽的艺术佳构
第一节 庄严闳丽的高宫大殿
第二节 高下相形的寺观阁塔
第三节 宽展浑厚的街道里坊
第五章 园林:天地同乐的悠游情怀
第一节 皇家苑囿的游幸与应制
第二节 公共园地的乐游与畅神
第三节 城市私园的宴集与品题
第四节 郊园别业的朴居与静思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城市意象与审美气象的观念对接
第二节 唐长安城市实践意义的历史总结
第三节 唐长安城市规划思想的现代体认
论文附图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长安城选址和建设思想简论[J]. 赵安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2]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探究[J]. 史向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3]王维辋川别业的园林意境[J]. 李志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4]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J]. 孙晖,梁江. 城市规划. 2003(10)
[5]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J]. 胡莹,张霖. 规划师. 2003(06)
[6]城市意象的秩序与意义[J]. 徐苗. 规划师. 2003(04)
[7]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J]. 梁江,孙晖. 城市规划. 2003(01)
[8]古都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从汉长安城到唐长安城[J]. 李爽. 文博. 2002(04)
[9]唐长安城宏观布局与初盛唐诗歌[J]. 康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10]隋唐长安城若干布局特点与初盛唐诗歌美学特征[J]. 康震. 人文杂志. 2002(01)
博士论文
[1]唐长安城市景观研究[D]. 李志红.郑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隋唐长安城格局、遗存及标识[D]. 王美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2]建筑与环境:唐长安木构建筑用材定量分析[D]. 王天航.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盛唐长安的供给[D]. 李华清.山东大学 2006
[4]从出土墓志看唐长安居民葬地[D]. 惠瑛.西北大学 2006
[5]唐长安住宅研究[D]. 张永帅.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隋唐长安城“八水五渠”的水系研究[D]. 温亚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6703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大唐气象与盛世长安
第一节 "大唐气象"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大唐气象"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大唐气象与盛世长安
第二章 选址:山环水绕的域中圣土
第一节 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原则
第二节 唐长安城选址的自然基础
第三节 唐长安城选址的人文因素
第三章 布局:谨严有序的空间意象
第一节 从观念形态到实证应用
第二节 从中心轴线到对偶展开
第三节 从谨严管制到开放包容
第四章 建筑:崇闳壮丽的艺术佳构
第一节 庄严闳丽的高宫大殿
第二节 高下相形的寺观阁塔
第三节 宽展浑厚的街道里坊
第五章 园林:天地同乐的悠游情怀
第一节 皇家苑囿的游幸与应制
第二节 公共园地的乐游与畅神
第三节 城市私园的宴集与品题
第四节 郊园别业的朴居与静思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城市意象与审美气象的观念对接
第二节 唐长安城市实践意义的历史总结
第三节 唐长安城市规划思想的现代体认
论文附图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长安城选址和建设思想简论[J]. 赵安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2]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探究[J]. 史向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3]王维辋川别业的园林意境[J]. 李志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4]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J]. 孙晖,梁江. 城市规划. 2003(10)
[5]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J]. 胡莹,张霖. 规划师. 2003(06)
[6]城市意象的秩序与意义[J]. 徐苗. 规划师. 2003(04)
[7]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J]. 梁江,孙晖. 城市规划. 2003(01)
[8]古都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从汉长安城到唐长安城[J]. 李爽. 文博. 2002(04)
[9]唐长安城宏观布局与初盛唐诗歌[J]. 康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10]隋唐长安城若干布局特点与初盛唐诗歌美学特征[J]. 康震. 人文杂志. 2002(01)
博士论文
[1]唐长安城市景观研究[D]. 李志红.郑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隋唐长安城格局、遗存及标识[D]. 王美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2]建筑与环境:唐长安木构建筑用材定量分析[D]. 王天航.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盛唐长安的供给[D]. 李华清.山东大学 2006
[4]从出土墓志看唐长安居民葬地[D]. 惠瑛.西北大学 2006
[5]唐长安住宅研究[D]. 张永帅.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隋唐长安城“八水五渠”的水系研究[D]. 温亚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6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26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