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

发布时间:2017-05-10 03:16

  本文关键词: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文学翻译是个极为复杂的对话过程。包括译者通过源语文本与原作者对话以及译者通过译语文本与译文读者的对话过程。无论哪一次对话接受活动都有人的主观能动的参与,都离不开读者接受因素:译者阅读、理解原文时是读者;表达译文时要考虑译文读者;译文质量的评定不仅只是以源语文本作为唯一标准,而且也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而接受美学正是以读者为中心来研究文本的接受效果的理论体系。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试图把二者结合起来,拟采用逻辑推理方法及理论与实证、宏观描写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以蒙古族翻译家阿日那和其他翻译家的经验以及具体汉译蒙例子为范例,从译者和译文读者角度出发,分析了他们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所处的主体性体现。 论文导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原由、研究现状,说明论文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等。正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较为系统地描述和介绍了接受美学主要概念与思想,进一步阐明我们对该理论的基本立场。 第二章分析了接受美学与翻译的本质联系以及该理论对翻译研究所带来的启示:接受美学为翻译接受者主体地位的重新界定、文学翻译过程的对话意识的兴起以及对翻译标准的重新审视、文本地位的再认识都提供广阔的理论基础和视野。 第三章论文中心,分析了译者和译文读者在阅读理解源语文本时的能动性表现和所受制约因素,并对策性地提出了译者在表达译文文本时关照译文读者的几个策略。在此基础上指出译者虽然在翻译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但他并没有绝对的自由;译者必定受到源语文本和自身“前理解”因素的客观限制。 第四章与前文呼应,探讨了译文质量评定也有赖于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且读者对译文文本的接受和译者的翻译可以相互促进。 从接受美学视觉研究文学翻译,为翻译理论研究中心向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转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拓宽了翻译实践工作者和翻译教学与理论研究者对翻译活动认识的路径。此课题发展潜力很大。本文初次从这一角度分析研究,虽然还不够深刻,但企望通过这一论述,能对蒙古族翻译理论的建构有所助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接受美学 翻译 译者 读者 文本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46;B83-05
【目录】:
  • 内容提要4-6
  • Abstract6-8
  • 导论8-12
  • 一、选题原由8
  • 二、研究现状8-10
  •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处10-11
  • 四、研究方法11
  • 五、研究材料11
  • 六、论文基本结构11-12
  • 第一章 接受美学概说12-18
  • 第一节 姚斯的接受美学观12-14
  • 一 文学研究新思路—以读者为中心12-13
  • 二 期待视野13-14
  • 第二节 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观14-16
  • 第三节 理论反思—走向对话与交流16-18
  • 一 接受美学"对话与交流"观16-17
  • 二 我们对接受美学的基本立场17-18
  • 第二章 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18-25
  • 第一节 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的本质联系18-21
  • 第二节 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21-25
  • 一 主体与主体性的界定21-22
  • 二 翻译的过程是一种对话的参与22-25
  • 第三节 结论25
  • 第三章 文学翻译过程中接受者主体性体现25-40
  • 第一节 译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26-30
  • 一 译者作为读者的能动性26-28
  • 二 译者选择源语文本的能动性28-30
  • 第二节 译者主体性受动因素30-35
  • 一 理解与前理解30-31
  • 二 社会历史背景对译者理解的制约31-33
  • 三 源语文本的制约性及其翻译中的地位33-35
  • 第三节 译者表达译文文本的制约因素及其策略35-38
  • 一 译者自身因素35-36
  • 二 译文读者的能动性因素36-38
  • (一) 关照译文读者的语言审美特征和思维方式37-38
  • (二) 关照译文读者所处的时代和阅读需求38
  • 第四节 译者的自由度38-40
  • 第四章 翻译活动结束后的接受因素40-42
  • 第一节 译文读者与译者的相互作用40-41
  • 第二节 译文质量与接受程度的关系41-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4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瑞;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3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