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明清时期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1 19:18
  国画和陶瓷绘画都有悠久的历史。在伴随着陶瓷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陶瓷绘画成为了陶瓷装饰的主要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本文从陶瓷绘画的概念及其历史脉络出发,通过对陶瓷绘画工艺性和艺术性的探讨,研究其概念界定。并通过明清时期陶瓷绘画与传统国画的异同对比,研究传统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以及国画融入陶瓷绘画所产生的价值,最后论述了明清以来对陶瓷绘画的继承和展望。陶瓷绘画在自然美、艺术美、色彩美和造型观念上与传统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陶瓷绘画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是中国艺术的共同追求。陶瓷绘画的创作手法深受传统国画的影响,并结合自身的工艺属性形成独特的面貌。关于陶瓷绘画和国画的文献较多,但系统地对明清时期陶瓷绘画进行梳理的文章至今没有,本文把明清时期作为时间线,论述这一时期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国画融入陶瓷绘画所产生的价值。 

【文章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清时期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


清康熙五彩三国人物故事纹棒槌瓶

倪瓒,翠微,古木,色彩


如“康熙五彩三国人物故事纹棒槌瓶”(图3-1)。由此可见,陶瓷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眼光而存在的。虽没有国画中“明劝戒,著升沉”的政治教化功能,但却是世俗娱乐之意趣所在。其次,道家思想对国画的审美意趣有很大影响,山水和花鸟画中所追求的观道畅神,正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自古以来,国画当中的写意精神大多源自道家思想,它被认为是国画的精髓。黄宾虹在《宾虹论画》中说:“老子言‘道法自然’,庄生谓‘技进乎道’,学画者不可不读老庄之书。”所以国画不应该仅仅停留于模仿事物的外在形象上,而需要更深入地表现其自然本质,这也印证了写意精神所强调的不求形似,注重神韵。同时,写意精神也把人们“澄怀观道”“返璞归真”的审美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文人山水画中,往往画家所描绘的画面都如黄公望在《六君子图》(图 3-2)中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披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陶瓷绘画中山水画所描绘的画面更符合世俗的意趣,如“清康熙五彩雷锋夕照盘”(图 3-3), 盘心绘青绿山水图,层峦叠嶂,古木参天。盘内提句“瞳瞳塔影斜晖半在林峦半翠微,迢逅南屏山下路老僧正傍夕阳归”,从色彩上看,山石水绿色、树木墨绿色、流云矾图 3-1 清 康熙五彩三国人物故事纹棒槌瓶图 3-2 《六君子图》倪瓒

雷锋,国画


就如锦鸡有锦绣前程之义,鸳鸯有材在国画中也不少,但在陶瓷绘画中更广泛。”在花鸟画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总而言之,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为国画和陶瓷绘画的文和陶瓷绘画也是三家文化最好的表达方式,二“形似”、“气韵”的要求,还有强调 “意境”气韵”可以总结概括为“形神”,即顾恺之绘兼备”。“以形写神”是在绘画创作阶段,重视更好地突出绘画的神韵,以达到“形神兼备”图 3-3 清 康熙五彩雷锋夕照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民初的景德镇珠山瓷画[J]. 王清丽.  美术学报. 2014(04)
[2]从宫廷到民间的花鸟镜像——试论林良绘画与明代中后期陶瓷花鸟纹饰表现风格之关联[J]. 王清丽.  美术学报. 2013(02)
[3]徽州文化与景德镇文人瓷画变迁[J]. 张甘霖.  陶瓷学报. 2007(02)
[4]论明清时期版画对彩瓷的影响作用[J]. 孔六庆.  浙江工艺美术. 1999(01)
[5]论明清时期版画对彩瓷的影响作用(待续)[J]. 孔六庆.  浙江工艺美术. 1998(04)
[6]景德镇陶瓷:跨世纪的思考——景德镇考察手记[J]. 孔六庆.  陶瓷研究. 1998(02)
[7]论康雍乾瓷器造型艺术[J]. 李纪贤.  景德镇陶瓷. 1993(Z1)
[8]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明清瓷器[J]. 冯先铭,冯小琦.  江西文物. 1990(02)
[9]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J]. 叶佩兰.  江西文物. 1990(02)
[10]孙延林和晚清御窑瓷[J]. 闵正国.  江西文物. 1990(02)



本文编号:3583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83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e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