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娘”亚文化现象的美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2-01-12 18:45
“伪娘”亚文化审美在当今社会已是文化审美研究的热点,但早已不是奇谈。大众文化与网络媒介的发展,将这一社会亚文化的基本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种亚文化,注定其地位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观的边缘地带。与传统的男女二分的性别审美观认为的“阳刚”与“阴柔”绝对二分的审美理念不同,“伪娘”亚文化不再追求“阳刚”与“阴柔”的明确对立,并且在个性化审美与大众传媒的共同催化下,社会的审美风尚、审美理念对于性别形态的“美”与“丑”的评价态度也在发生时代性的变迁。化妆品、时装、香水都很难再说是女性的专属。无论女扮男,还是男扮女都已属于个性化的审美趣味,“美”的评判标准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早已失去了绝对的准则。“伪娘”亚文化审美是对性别气质多元化审美的追求。他们一方面渴望实现“自我”,寻找生命的“本己本真”的存在状态;另一方面,希望获得社会文化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以及社会的审美认同。本文的基本内容除绪论和后记外将分为四个章节呈现,解决四个主要问题。第一章主要解决“伪娘”之“伪”的意义问题,及其在当代存在的可能性成因等问题;第二章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作为工具对“伪娘”这一亚文化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探析其作为一...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伪娘”之“伪”的意义
第一节 “阴”与“阳”对立与融合之辩
一、审美的社会性与“文化趣味的差异”
二、“阳刚”与“阴柔”的非对立
第二节 对传统男性气质的反叛
一、都市环境下性别意识的主动模糊化
二、性别形态的“美”与“丑”的时代性衍变
第二章 “伪娘”亚文化的美学符码
第一节 “伪”的美学意味:富于张力的挑战
第二节 “风格”——亚文化的图腾
第三节 “仪式”——丰富的意义与鲜活的符号
第三章 “伪娘”亚文化审美现象与主流审美的关系
第一节 弱势的身体体验——躲避式快感
第二节 小写的“众声喧哗”
第四章 “伪娘”亚文化审美的时代处境和内在之思
第一节 “伪娘”亚文化审美的时代处境
一、泛娱乐时代的宣泄与抵抗
二、亚文化“失语”的反思
第二节 内在之思
一、双重压抑下精神乌托邦
二、理性文明与本能压抑
三、身体美学与灵魂自由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伪娘”现象[J]. 张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9(03)
[2]性别美学视域中的“伪娘”现象:一种亚文化的历史流变——尤以西方为例[J]. 王晓华. 青年学报. 2019(02)
[3]“娘炮儿”真的“娘”吗?——消费社会下对青年男性气质的再审视[J]. 辛晔,史昱锋.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2)
[4]“众声喧哗”背后的逻辑与秩序——论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J]. 战玉冰. 名作欣赏. 2019(03)
[5]95后男性爱“面子”,美妆消费显著增速[J]. 熊熊. 中国化妆品. 2018(Z1)
[6]伊格尔顿身体美学的古典源头与现代意义[J]. 阴志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7]作为艺术本源的身体[J]. 周国栋. 四川戏剧. 2017(02)
[8]“男性女性化”者的角色认同及其行动策略[J]. 梁璐,付琪琳.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1)
[9]试论伊格尔顿“在身体的基础重建一切”美学观的缘由[J]. 史晓林.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12)
[10]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 张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9)
博士论文
[1]当代英国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建构(1959-2014)[D]. 鞠薇.华东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精神分析视角下社交网络中的“佛系”亚文化研究[D]. 肖靓.浙江传媒学院 2019
[2]本土摇滚亚文化群体认同的质性研究[D]. 桂宇杉.云南师范大学 2016
[3]性别气质的构建、批判与展望[D]. 刘丹丹.南京大学 2016
[4]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热播剧中的男性“角色软化”研究[D]. 桑雨薇.黑龙江大学 2015
[5]伪娘文化探究[D]. 李丹阳.南京师范大学 2014
[6]浅析“伪娘”&“假小子”和社会性别建构的关系[D]. 管文玉.重庆师范大学 2012
[7]互联网网民身份认知的文化取向研究[D]. 张景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5274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伪娘”之“伪”的意义
第一节 “阴”与“阳”对立与融合之辩
一、审美的社会性与“文化趣味的差异”
二、“阳刚”与“阴柔”的非对立
第二节 对传统男性气质的反叛
一、都市环境下性别意识的主动模糊化
二、性别形态的“美”与“丑”的时代性衍变
第二章 “伪娘”亚文化的美学符码
第一节 “伪”的美学意味:富于张力的挑战
第二节 “风格”——亚文化的图腾
第三节 “仪式”——丰富的意义与鲜活的符号
第三章 “伪娘”亚文化审美现象与主流审美的关系
第一节 弱势的身体体验——躲避式快感
第二节 小写的“众声喧哗”
第四章 “伪娘”亚文化审美的时代处境和内在之思
第一节 “伪娘”亚文化审美的时代处境
一、泛娱乐时代的宣泄与抵抗
二、亚文化“失语”的反思
第二节 内在之思
一、双重压抑下精神乌托邦
二、理性文明与本能压抑
三、身体美学与灵魂自由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伪娘”现象[J]. 张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9(03)
[2]性别美学视域中的“伪娘”现象:一种亚文化的历史流变——尤以西方为例[J]. 王晓华. 青年学报. 2019(02)
[3]“娘炮儿”真的“娘”吗?——消费社会下对青年男性气质的再审视[J]. 辛晔,史昱锋.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2)
[4]“众声喧哗”背后的逻辑与秩序——论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J]. 战玉冰. 名作欣赏. 2019(03)
[5]95后男性爱“面子”,美妆消费显著增速[J]. 熊熊. 中国化妆品. 2018(Z1)
[6]伊格尔顿身体美学的古典源头与现代意义[J]. 阴志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7]作为艺术本源的身体[J]. 周国栋. 四川戏剧. 2017(02)
[8]“男性女性化”者的角色认同及其行动策略[J]. 梁璐,付琪琳.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1)
[9]试论伊格尔顿“在身体的基础重建一切”美学观的缘由[J]. 史晓林.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12)
[10]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 张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9)
博士论文
[1]当代英国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建构(1959-2014)[D]. 鞠薇.华东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精神分析视角下社交网络中的“佛系”亚文化研究[D]. 肖靓.浙江传媒学院 2019
[2]本土摇滚亚文化群体认同的质性研究[D]. 桂宇杉.云南师范大学 2016
[3]性别气质的构建、批判与展望[D]. 刘丹丹.南京大学 2016
[4]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热播剧中的男性“角色软化”研究[D]. 桑雨薇.黑龙江大学 2015
[5]伪娘文化探究[D]. 李丹阳.南京师范大学 2014
[6]浅析“伪娘”&“假小子”和社会性别建构的关系[D]. 管文玉.重庆师范大学 2012
[7]互联网网民身份认知的文化取向研究[D]. 张景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5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8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