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禅意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02 21:35
禅意思想在中国艺术美学中占有很高地位,其空寂、自然、虚实互补、动静相衬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的基础,更是设计灵感与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禅意表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以传统禅宗概念的学习作为基础,深入探讨发掘禅、禅宗与禅意的关系、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和禅对艺术的影响等方面,探索禅意的内涵和艺术审美影响。其次,对比中日与东西方的禅宗理论研究,得出禅意理念求大同存小异,有化繁为简的共性也有差异性。禅最核心的思想是化繁为简。分析禅意美与艺术呈现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禅意思想与现代平面设计创作之间的关系,运用上述研究得出的审美规律分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禅意思想的表现。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有别于其他禅宗理论、艺术美学理论和现代设计法则的研究,着重对禅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艺术表现进行了研究与总结,研究阐明禅意审美法则在平面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大量的应用,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文重点对设计构思到设计方法以及设计表达三方面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现代平面设计中海报、字体、包装和标志设计等方面的禅意表现,探索了在中国传统禅意思想影响下的现代平面设计新...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思路图
嬷薪?蟹⒄埂T诨婊?硐址矫妫?逑殖隽松羁?的禅意思想,禅画以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意境,利用空阔纯净的画面特点体现出了不依靠文字与现实却直指人本心的禅境。它以儒家思想作为基础,饱含深刻的禅意,归心于道教,形成一种幽淡却又意味深长,简单却又空净悠远的感觉,成为禅意画家都希望达到的禅意境界。禅意画的先河真正意义上是由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所开创的,我们在王维所作的诗中常常能找到与绘画里事物相互呼应的意象,这让他[1](唐)王维.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卷3)[M].北京:中华书局.1997:191.图2-1王维《雪溪图》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无形之中扩展了空间,营造了美学意境。拙政园借景北寺塔(见图2-2),就是借景入园的经典案例。图2-2拙政园借北寺塔加深空间纵深感图中从拙政园内的四面亭望去,近处池里碧波不断,远处在“别有洞天”的景点上还能直接看到雄伟庄严的“北寺塔”,园中之景为实,园外塔景为虚,人在园中静立远望形成一幅意境空灵的禅画,禅意深远。留园中的门窗(见图2-3)除了供人通行、采光通风外还把景色统一框选在固定的范围之内,这种阻隔视线、分割空间的手法,不仅给游人在视觉上起到诱导的效果,还能让人们通过改变自己的位置形成独一无二的视觉角度。漫步园内,每时每天每步景色都有不同,加强了园林的空间纵深感,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空灵美。图2-3留园利用门进行分割空间与框景二是叠石理水。“水”和“禅”本身就有着不解的缘分,水体的流动性和山的固定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因借得体的方法将自然与园林融合在一起,把自然景物倒映在院内水中,形成山因水变活,水靠山而媚的美感。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大多设置自然,不留人为痕迹,这就使水景具有自然之感。水景像明镜一般存在于园林之中,照应天云、山石、建筑,表现出禅意思想中明净澄澈的寓意。造园者通过把水比喻成明镜的手法来引导人们在观看景色的过程中照出自我的本心。其实,禅境与水景本身都是造园者对于意象的创造,水景是禅境形成的物质表现,禅境是水景表现的精神内涵。在中国传统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及其生态意趣[J]. 李存周. 琼州学院学报. 2016(03)
[2]境生象外——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人生观照[J]. 赵成清. 装饰. 2006(08)
[3]“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J]. 周建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04)
[4]禅宗审美感悟论──“见山只是山”的禅悟生发机制蠡测[J]. 吴言生. 学术月刊. 2000(12)
[5]“空静”:诗歌审美创造的重要命题——苏轼《送参寥师》臆解[J]. 张晶. 古典文学知识. 1997(03)
[6]我解庄子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说[J]. 刘金明.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
硕士论文
[1]禅宗空观美学特征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文丽.浙江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653131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思路图
嬷薪?蟹⒄埂T诨婊?硐址矫妫?逑殖隽松羁?的禅意思想,禅画以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意境,利用空阔纯净的画面特点体现出了不依靠文字与现实却直指人本心的禅境。它以儒家思想作为基础,饱含深刻的禅意,归心于道教,形成一种幽淡却又意味深长,简单却又空净悠远的感觉,成为禅意画家都希望达到的禅意境界。禅意画的先河真正意义上是由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所开创的,我们在王维所作的诗中常常能找到与绘画里事物相互呼应的意象,这让他[1](唐)王维.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卷3)[M].北京:中华书局.1997:191.图2-1王维《雪溪图》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无形之中扩展了空间,营造了美学意境。拙政园借景北寺塔(见图2-2),就是借景入园的经典案例。图2-2拙政园借北寺塔加深空间纵深感图中从拙政园内的四面亭望去,近处池里碧波不断,远处在“别有洞天”的景点上还能直接看到雄伟庄严的“北寺塔”,园中之景为实,园外塔景为虚,人在园中静立远望形成一幅意境空灵的禅画,禅意深远。留园中的门窗(见图2-3)除了供人通行、采光通风外还把景色统一框选在固定的范围之内,这种阻隔视线、分割空间的手法,不仅给游人在视觉上起到诱导的效果,还能让人们通过改变自己的位置形成独一无二的视觉角度。漫步园内,每时每天每步景色都有不同,加强了园林的空间纵深感,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空灵美。图2-3留园利用门进行分割空间与框景二是叠石理水。“水”和“禅”本身就有着不解的缘分,水体的流动性和山的固定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因借得体的方法将自然与园林融合在一起,把自然景物倒映在院内水中,形成山因水变活,水靠山而媚的美感。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大多设置自然,不留人为痕迹,这就使水景具有自然之感。水景像明镜一般存在于园林之中,照应天云、山石、建筑,表现出禅意思想中明净澄澈的寓意。造园者通过把水比喻成明镜的手法来引导人们在观看景色的过程中照出自我的本心。其实,禅境与水景本身都是造园者对于意象的创造,水景是禅境形成的物质表现,禅境是水景表现的精神内涵。在中国传统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及其生态意趣[J]. 李存周. 琼州学院学报. 2016(03)
[2]境生象外——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人生观照[J]. 赵成清. 装饰. 2006(08)
[3]“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J]. 周建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04)
[4]禅宗审美感悟论──“见山只是山”的禅悟生发机制蠡测[J]. 吴言生. 学术月刊. 2000(12)
[5]“空静”:诗歌审美创造的重要命题——苏轼《送参寥师》臆解[J]. 张晶. 古典文学知识. 1997(03)
[6]我解庄子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说[J]. 刘金明.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
硕士论文
[1]禅宗空观美学特征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文丽.浙江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653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5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