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历史故事儿童书籍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8 17:0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的物质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精神营养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书籍是人类的精神养分,是探索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接受教育的途径,在人类成长的各个阶段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重点问题,关注儿童的教育与发展便是关注人类自身的教育与发展,儿童处在心理与生理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心理特点、认知特点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区别,针对儿童的书籍设计也需要从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点入手,使儿童书籍能够真正起到教育启蒙以及艺术熏陶的作用。研究基于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生理特点分析儿童历史故事书籍设计的原则。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感官协同作用的过程,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感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自身作用,对于儿童历史故事书籍的设计需要从多感官的角度出发,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对于事物处在一个感性认知的阶段,历史故事书籍设计也需满足儿童的情感特性,给儿童以积极有趣的情感体验,此外还需从儿童与书籍设计的交互性出发,探索不同年龄阶层儿童与书籍的互动关系,通过这种互动性来加强书籍对于儿童的吸引力。在阐述儿童历史...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历史故事儿童书籍设计现状
        1.2.1 国外历史故事儿童书籍设计现状
        1.2.2 国内历史故事儿童书籍设计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
    1.4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儿童历史故事书脊的特点与意义
    2.1 儿童历史故事书籍的特点
    2.2 儿童历史故事书籍设计的特点
    2.3 儿童历史故事书籍设计的意义
        2.3.1 激发儿童阅读积极性
        2.3.2 丰富儿童阅读体验
第3章 历史故事儿童书籍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素
    3.1 历史故事儿童书籍设计原则
        3.1.1 满足儿童多感官阅读体验
        3.1.2 重视儿童阅读情感体验
        3.1.3 满足儿童阅读的互动体验
    3.2 历史故事儿童书籍的设计元素
        3.2.1 符合儿童阅读习惯的图文排版
        3.2.2 符合儿童审美趣味的色彩选取
        3.2.3 关爱儿童视觉健康的字体设计
        3.2.4 吸引儿童兴趣的封面内容设计
第4章 隋唐历史故事儿童书籍创作实践
    4.1 结构灵活的排版设计
        4.1.1 字体的个性选择
        4.1.2 灵活的插图组合
        4.1.3 形态丰富的线框选择
    4.2 充满童趣的色彩设计
        4.2.1 鲜明的冷暖色搭配
        4.2.2 多色设计突出情感主题
    4.4 主题鲜明的封面设计
    4.5 区别于教材的装订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攻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展示空间的立意创作形态与表现[J]. 刘伟.  怀化学院学报. 2013(10)
[2]论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意境传达[J]. 赵潇.  包装工程. 2013(12)
[3]纸质书籍设计中的趣味性解析[J]. 梁新春.  中国出版. 2012(02)
[4]现代会展空间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探析[J]. 王磊.  包装工程. 2011(16)
[5]儿童美育的心理功能[J]. 何丽,郭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10)
[6]论插图艺术的视觉语言[J]. 文婷,詹秦川.  装饰. 2007(10)
[7]中国元素是当代本土设计的不竭之源[J]. 史纲.  西北美术. 2007(03)
[8]儿童绘画特征分析[J]. 徐伟.  咸宁学院学报. 2007(04)
[9]谈美术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J]. 杨明姬.  宁夏教育. 2007(06)
[10]博洛尼亚儿童书展:世界童书的盛宴[J]. 王媛媛.  出版参考. 2007(16)

硕士论文
[1]探究书籍的触觉设计[D]. 丁雯.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营造儿童书籍感官体验的设计研究[D]. 黄志雄.江南大学 2008
[3]新时期书籍设计的艺术风格及其发展趋势[D]. 曾腾.中央民族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8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88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6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