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媒介感知:多伦多学派美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9 12:45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与科技的发展,媒介技术已然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感官的延伸,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方式与审美体验。当媒介技术已经全方位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停留在新的传播现象上,更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刻的洞察,因此也就需要美学的支持。本文选择多伦多学派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媒介感知思想中所显露出的美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探究该学派媒介观中的美学思想,为媒介和美学的共同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媒介的立场上而言,感知问题从美学角度出发,可以为媒介理论注入丰富的美学内涵,并增加其理论深度。就美学而言,感知问题从媒介角度出发,可以为美学研究提供新的维度,新的角度,扩宽其研究领域。因此,对媒介感知这一问题的美学审视,就成为了媒介学和美学发展的共同需要。全文由导论、正文三章和结语构成。导论部分主要结合当代美学跨学科、跨专业、多领域的学术背景,探究多伦多学派媒介感知思想的美学落脚点及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第一章根据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感官偏向依次进行划分,从三个时期来探讨媒介对人类感知的变迁所起到的影响。第二章作为本文的核心点,主要探索媒介对审美感知方式的影响与塑造,分两个方面...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当代美学语境下的媒介感知问题
        1.感知是美学的重要一维
        2.媒介与感知的依存关系
        3.感知为什么是多伦多学派的美学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2.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1.选题意义
        2.研究方法
一、媒介感知类型的交替衍化
    (一)口语时代:听觉感知
        1.“声音”倾听模式与“读写”倾听模式
        2.“联想”倾听模式与“身体”倾听模式
    (二)印刷时代:视觉感知
        1.拼音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2.印刷术:以知觉代替感觉
    (三)电子时代:触觉感知
        1.技术感官与触觉延伸
        2.虚拟现实与触觉感知
二、媒介感知方式的审美塑造
    (一)时空的调动:对审美感知的影响
        1.媒介审美感知的时间偏向
        2.媒介审美感知的空间偏向
    (二)技术的转变:对审美感知的塑造
        1.媒介技术对审美感知的延伸
        2.技术感知与艺术感知的交融
三、多伦多学派媒介感知美学问题的价值意义与批判反思
    (一)多伦多学派媒介感知美学问题的理论价值
    (二)多伦多学派媒介感知美学问题的实践意义
    (三)多伦多学派媒介感知美学问题的批判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感知问题:西方美学理论中的五个关联向度[J]. 王大桥,刘灿.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8(02)
[2]“沉默”的“震惊”与“麻木”的“愉悦”——阿多诺媒介美学批判中的“感知”批判维度[J]. 杨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重构“生活论美学”:意义、内涵与方法[J]. 李西建.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1)
[4]“感知操练”:麦克卢汉的媒介文艺思想[J]. 李昕揆.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6)
[5]电视对场景融合的作用——读《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J]. 刘苹.  新闻世界. 2015(03)
[6]北美Media Ecology和我国“媒介生态学”、“媒介环境学”关系辨析——基于一种传播学研究乱象的反思[J]. 梁颐.  东南传播. 2013(12)
[7]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渊源探析[J]. 陈世华,孙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8]贡献于媒介环境学基本问题成形的古典学家——多伦多学派代表人物埃里克·哈弗洛克评介[J]. 梁颐.  新闻世界. 2013(09)
[9]新媒体与中国文艺学的转向[J]. 欧阳友权.  文学评论. 2013(04)
[10]论未来媒介的五种特征——媒介环境学巨擘麦克卢汉、芒福德、莱文森思想探析[J]. 梁颐,刘华.  东南传播. 2013(06)

博士论文
[1]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 李勇.河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审美视域下的多伦多学派媒介思想研究[D]. 刘静.鲁东大学 2017
[2]比较视野下数字媒介审美问题刍议[D]. 刘琳.长安大学 2017
[3]加拿大媒介批评研究[D]. 欧阳波.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3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93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