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视角下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6 08:01
立足当下,我国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基本的温饱生存需求转变为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外出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旅游业发展成了一种朝阳产业。旅游活动是人与自然、景观环境之间产生互动交流的主要方式,这一交流的过程也正是游客的体验过程。旅游热的持续升温,自驾游、自由行、房车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人们的游览方式由传统的旅行社组织的团体粗略游向个体发展的独立精细游转变,而良好的标识系统则是实现游客这一旅游体验的必备要素。人作为标识系统的使用主体,只有人的行为参与到标识系统中,标识系统的设计才真正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力。体验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注重体验性强、个性化足的旅游过程,追求质量高、参与性强、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活动,而标识系统则是游客完成景区体验最直接的途径和不可或缺的窗口。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深入挖掘和调动游客体验需求,将各体验要素快速有效的转化、组合和应用到景区标识系统中,才能使景区更具吸引力,使游客获得最理想的教育、休闲和娱乐的游览体验。本文以“设计者转向使用者再到设计者”为思路,致力于搭建景区环境与游客体验交...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体验的时代背景
1.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1.3 引出课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游客体验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游客体验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标识系统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游客感知
2.1.2 游客体验
2.1.3 标识
2.1.4 标识系统
2.2 基础理论研究
2.2.1 游客体验的评价视角
2.2.2 游客体验的影响因素
2.2.3 旅游消费特征的转变
2.2.4 景区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
2.2.5 景区标识系统的分类
2.2.6 游客感知、游客体验与景区标识系统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3 游客对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利用特性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时间和地点
3.1.1 调查时间
3.1.2 调查地点
3.1.3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分布现状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游客的社会属性
3.3.2 游客的游览活动特征
3.3.3 标识系统的有效性
3.3.4 游客对标识系统喜好倾向
3.4 结论
3.5 讨论
3.5.1 功能需求
3.5.2 心理需求
3.5.3 公共交往需求
3.5.4 认知和美的需求
3.6 本章小结
4 游客对泰山登山中路景区标识系统评价因子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信度检验
4.1.1 游客对景区标识系统评价因子的确定
4.1.2 调查内容
4.1.3 问卷的信度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4.2.2 因子分析
4.3 结论
4.4 讨论
4.4.1 设计理念方面
4.4.2 设计方法方面
4.4.3 布局方面
4.4.4 形体结构方面
4.4.5 管理方面
4.5 本章小结
5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的优化研究
5.1 优化理念
5.1.1 恢弘、天人合一的泰山气质提取
5.1.2 优化理念
5.1.3 优化原则
5.2 优化策略体系建构与设计方法
5.2.1 优化策略体系建构
5.2.2 设计方法
5.3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布局优化
5.3.1 布点位置的选择
5.3.2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的布局分布
5.4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形体优化
5.4.1 设计要素优化
5.4.2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优化方案
5.5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的管理优化
5.5.1 定期检查维护
5.5.2 健全游客参与机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3743839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体验的时代背景
1.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1.3 引出课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游客体验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游客体验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标识系统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游客感知
2.1.2 游客体验
2.1.3 标识
2.1.4 标识系统
2.2 基础理论研究
2.2.1 游客体验的评价视角
2.2.2 游客体验的影响因素
2.2.3 旅游消费特征的转变
2.2.4 景区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
2.2.5 景区标识系统的分类
2.2.6 游客感知、游客体验与景区标识系统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3 游客对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利用特性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时间和地点
3.1.1 调查时间
3.1.2 调查地点
3.1.3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分布现状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游客的社会属性
3.3.2 游客的游览活动特征
3.3.3 标识系统的有效性
3.3.4 游客对标识系统喜好倾向
3.4 结论
3.5 讨论
3.5.1 功能需求
3.5.2 心理需求
3.5.3 公共交往需求
3.5.4 认知和美的需求
3.6 本章小结
4 游客对泰山登山中路景区标识系统评价因子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信度检验
4.1.1 游客对景区标识系统评价因子的确定
4.1.2 调查内容
4.1.3 问卷的信度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4.2.2 因子分析
4.3 结论
4.4 讨论
4.4.1 设计理念方面
4.4.2 设计方法方面
4.4.3 布局方面
4.4.4 形体结构方面
4.4.5 管理方面
4.5 本章小结
5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的优化研究
5.1 优化理念
5.1.1 恢弘、天人合一的泰山气质提取
5.1.2 优化理念
5.1.3 优化原则
5.2 优化策略体系建构与设计方法
5.2.1 优化策略体系建构
5.2.2 设计方法
5.3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布局优化
5.3.1 布点位置的选择
5.3.2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的布局分布
5.4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形体优化
5.4.1 设计要素优化
5.4.2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优化方案
5.5 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的管理优化
5.5.1 定期检查维护
5.5.2 健全游客参与机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3743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74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