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纯粹”的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21 11:00

  本文关键词:论“纯粹”的美学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纯粹”的思想古已有之,不论是西方的“太一”、“纯粹理性”、“纯粹鉴赏判断”、“纯粹直观”、“纯粹意识”、“纯粹自我”,甚至于“面向事情本身”,还是东方的“泰初”、“赤子之心”、“大美不言”、“心斋”、“坐忘”、“虚壹而静”、“不二法门”、“见自本性”等都极具“纯粹”之意味,但历来对“纯粹”本身的研究却不多,本文拟对“纯粹”本身及其美学意义进行研究。全篇主要分为三章,分别从“纯粹”是什么,为什么说“纯粹”具有美学意义,怎样实现“纯粹”的美学意义三个方面论述“纯粹”及其美学意义。第一章主要明确“纯粹”的定义,“纯粹”即凝聚着的无杂自性。它虽表现为“纯一不杂”,但“纯粹”却不等于单一,而是“是其所是”,一且丰富;“纯粹”也不等于纯朴,“纯朴”的状态通常是粗放、无序、混杂的,而“纯粹”则是至精无杂的;“纯粹”也不同于完美,“完美”强调的是完备和无瑕,而“纯粹”则更强调没有杂质。第二章从艺术发现、艺术创造、艺术欣赏三个方面论述了“纯粹”在美学上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对内观己”和“对外体物”两方面论述“纯粹”对于艺术发现的意义,观察者在“纯粹”的状态下能排除一切杂念,凝聚自我,单纯地审视自我或观察事物,以达到忘我或者物我一体之境界,进入“纯粹”的审美世界,得到艺术上的本质的发现。接着从“净静得真”和“超越时空”两方面论述“纯粹”对于艺术创造的意义,艺术创造者唯在极虚极静中,遣去日常杂念,消解尘世执见,回归本心,凝神寂意,见自本性,得生命真,才能得真切自如的生命体验,才能超越时空之限,在刹那间妙悟生命之永恒,才能创作出纯粹的上上之作。最后从“妙契无言”和“心与物游”两方面论述“纯粹”对于艺术欣赏的意义,艺术欣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体验,真正的美是无法言说的,只能用心去体会去感悟,艺术欣赏应抛却一切外在于艺术、外在于美的杂念,直接经验物之本身,美之本身,获得极致的美的享受,无所挂碍,心与物游。第三章从“纯粹”在理论上的必要性,实践上的困难性及趋近“纯粹”的方法——“提纯”,进一步论述了“纯粹”的重要美学意义。“纯粹”在现实中虽难以实现,但却是理论研究所必需,理论本身应是纯粹的,“纯粹”虽难,但始终走在去向“纯粹”的路上,本身就是“纯粹”的美学意义之体现。对于艺术家而言,“纯粹”不仅让他们具有强烈的个性,鲜明的自我风格,还指引他们不断提纯自身,提纯艺术作品,让作品得到最美的呈现,并且保持永恒的生命力。“纯粹”不仅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社会人生意义,任何个人都应先是他自己,他才能在群体中生存,越是深刻地懂得自我之“纯粹”的人,越能够尊重他人之“纯粹”,由于人类自身的局限,无法在现实中完全达到“纯粹”,所以应学会接受并容纳现实中无法彻底清除的瑕疵,所谓“粹而能容杂”。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纯粹”,并且在灵魂深处终生持守如一,始终朝着它在迈进,这就是“纯粹”对于人类最大的意义。
【关键词】:纯粹 凝聚 无杂 自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7
  • 一、 理论基础10-14
  • 二、 现实依据14-17
  • 第一章 “纯粹”的定义及其美学特征17-29
  • 第一节 历来对“纯”、“粹”的解释及“纯粹”的定义17-20
  • 第二节 “纯粹”与“一”、“纯朴”、“完美”的辨析20-25
  • 一、 “纯粹”与一20-22
  • 二、 “纯粹”与纯朴22-24
  • 三、 “纯粹”与完美24-25
  • 第三节 “纯粹”的美学特征25-29
  • 第二章 “纯粹”在美学上的重要意义29-45
  • 第一节 “纯粹”对于艺术发现的意义29-35
  • 一、 对内观己30-32
  • 二、 对外体物32-35
  • 第二节 “纯粹”对于艺术创造的意义35-40
  • 一、 净静得真36-38
  • 二、 超越时空38-40
  • 第三节 “纯粹”对于艺术欣赏的意义40-45
  • 一、 妙契无言41-43
  • 二、 心与物游43-45
  • 第三章 实现“纯粹”的美学意义之方法45-56
  • 第一节 “纯粹”理论的必要性45-49
  • 第二节 “提纯”艺术家自身49-52
  • 第三节 “提纯”艺术作品52-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后记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丘新巧;;庄子的美学精神与现象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周玄毅;论康德哲学的“纯粹”特征[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张云鹏;胡艺珊;;杜夫海纳的纯粹知觉意向性与现象学还原[J];东方论坛;2007年05期

5 尹康庄;;王国维与中国文学纯粹论的理论体系构建[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洪克强,肖娜;“纯粹自由”何以可能?——从“三大批判”看康德自由理论的逻辑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张学昕;;写作,寻找生活与文本的“纯粹”——读王手的短篇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5期

8 朱松峰;;“纯粹意识”与“实际生活经验”——胡塞尔与早期海德格尔的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9 韩书堂;;文学的纯粹经验:文学理论研究模式的变革思路[J];理论学刊;2008年06期

10 张宏蔚;;偶然性与秩序感——自由绘画的纯粹之美[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粼波;论康德美学中的“纯粹美”和“依附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纯粹”的美学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83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