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在生态美学中的价值回归
发布时间:2017-05-25 12:01
本文关键词:“崇高”在生态美学中的价值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人类出现之初,“崇高”一词就在人类的心目中产生,它主要来自人类对伟岸的自然力的崇拜与敬畏。但崇高一词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崇高”一词也伴随着人类思想的变迁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自身能力和价值的提升以及伦理学中所关注的对象——从自然到人的转向,“崇高”越来越形容人的品格、人的思想、人的价值观,而越来越远离自然。进入20世纪中叶,人在改造自然、控制自然乃至征服自然的路上越走越远,人所遭受到自然的惩罚与报复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惨烈,人的价值观开始发生转变,人类越来越感觉到自然是伟大的、自然是崇高的、自然是不可征服的……“崇高”一词所形容的内容是否又要开始发生一次价值的回归呢?本文我主要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崇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是我梳理了历史中崇高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解读艾米丽·布雷迪(Emily · Brady)对崇高的当代价值的认识。第四部分是讲述崇高在生态美学中的运用,来警示人类对大自然的迫害,通过崇高看待人类最根本的伦理关怀,从而增加人类保护大自然的信念,看到崇高回归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崇高 生态美学 人与自然 价值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导论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重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15-17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研究重点15-16
- 1.3.3 研究问题与难点16
- 1.3.4 创新点16-17
- 二、崇高发展中的兴与衰17-29
- 2.1 对历史中崇高概念的综述17-21
- 2.1.1 崇高的美学特征18
- 2.1.2 崇高的伦理特征18-19
- 2.1.3 崇高的其他特征19-21
- 2.2 对崇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解读21-26
- 2.2.1 朗基努斯(Longinus)21-22
- 2.2.2 文艺复兴时期对崇高的关注22-23
- 2.2.3 十八世纪崇高思想的代表人物丹尼斯(Dennis)、爱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等23-25
- 2.2.4 康德对崇高的解读25-26
- 2.3 崇高的衰落26-29
- 2.3.1 崇高衰落的表现26-27
- 2.3.2 崇高衰退的历史必然性27-29
- 三、艾米丽·布雷迪生态美学中的崇高理念29-38
- 3.1 崇高不是美可以是艺术29-35
- 3.1.1 崇高中宏大的意蕴30-32
- 3.1.2 崇高中“无”的意蕴32-33
- 3.1.3 崇高中无序、有序及野性的意蕴33-35
- 3.2 崇高的审美维度35-37
- 3.2.1 对崇高的回应35-36
- 3.2.2 形而上学36
- 3.2.3 审美深度36-37
- 3.3 对崇高与人的解读37-38
- 3.3.1 历史视域下的崇高与人37-38
- 3.3.2 当代视域下的崇高与人38
- 四、崇高的生态美学价值38-46
- 4.1 为什么要透过生态美学中的崇高看待自然39-41
- 4.1.1 科技遮住了欣赏自然的眼睛40
- 4.1.2 树立生态美学崇高的意识40-41
- 4.2 崇高与自然和人工物41-44
- 4.2.1 反观人工物的崇高42-43
- 4.2.2 自然的崇高43-44
- 4.3 崇高在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中的结合44-46
- 五、总结46-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文坤;;论崇高中的自然与生态意义中的崇高[J];当代文坛;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崇高”在生态美学中的价值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9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