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美学:一种新的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7-05-25 17:22

  本文关键词:生态美学:一种新的价值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作为一种已经成形的工具理性,它的恶性膨胀导致人类文明出现偏颇,使得人类惟一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着生态失衡的危机,与此同时社会生存竞争的高度压力,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执著追求,导致人文精神也开始出现衰败,人类的精神生态陷入了迷茫和困惑的境地。生态美学应运而生。生态美学是一种崭新的存在论美学观,一种新的价值观,它所具有后现代思维、独特的生态智慧以及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态,为寻找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提供了建设性的整体化的理论支持,同时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彰显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生态智慧,也是对新时期人文精神的有力倡导。当代社会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呼吁审美教育来正确指引,受到生态美学的启示,我国当前的审美教育应该积极地与现实接轨,用一种生态意识、生态智慧来丰富自身,进而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新问题。
【关键词】:生态危机 精神生态 生态学 生态美学 人文精神 审美教育 生态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3-06
【目录】:
  • 序言6-8
  • 第一章 生态美学的缘起8-18
  • 第一节 发展生态美学的迫切性8-18
  • 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8-13
  • 1、自然生态的代价8-11
  • 2、精神生态的衰败11-13
  • 二、生态美学的应运而生13-18
  • 第二章 生态美学的特质与意义18-31
  • 第一节 生态美学的特质18-22
  • 一、后现代性思维18-20
  • 二、独特的生态智慧20-21
  • 三、乌托邦色彩21-22
  • 第二节 生态美学的意义22-31
  • 一、生态美学是一种崭新的存在论美学观23-25
  • 二、生态美学是一种新的价值观25-26
  • 三、生态美学是对我国传统文论的生态智慧的有力彰显26-29
  • 四、生态美学是对人文精神的有力倡导29-31
  • 第三章 生态美学对于审美教育的启示31-37
  • 第一节 审美教育与生态美学的契合31-33
  • 一、生态美学的生存理想31-32
  • 二、审美教育的当代意义32-33
  •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新时代诉求33-37
  • 一、传统的审美教育观33-35
  • 二、审美教育的新时期诉求35-37
  • 注释37-39
  • 参考文献39-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丹;;绿色时代的人文关怀——欧美文学的生态文化反思[J];作家;2011年16期

2 王希茜;祝平;;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之维[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韩小龙;;电视生态美学研究意义之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刘文良;;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救赎——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狼文化”[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丛伯全;;21世纪的香格里拉情结——浅议《消失的地平线》反映出的生态主义思想[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6 胡茹;;浅析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出路——以“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为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7 曹曦颖;;《远离尘嚣》的精神生态解读[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李兵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9 赵晓娜;;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伦理学中的表现形式问题[J];知识经济;2011年17期

10 王奥玲;李大艳;;路在何方?——艾伦·金斯堡《嚎叫》之生态解读[J];作家;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陈业理;;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建设[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小红;;生态帝国主义的根源与危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周光迅;武群堂;;新世纪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与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宋金华;;循环经济立法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庄光辉;陈善科;保平;;阿拉善荒漠草地生态危机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继胜;高剑平;;论现代技术生存的危机及其出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刘彪;;探讨网络生态危机[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10 张玉荣;;自在自然的“遗忘”——生态危机根源的哲学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江道辉;应对生态危机 改变从心开始[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面临精神生态危机”[N];文汇报;2006年

3 王鹏;中国生态危机实录[N];发展导报;2005年

4 郑兴邋陈佳凝;谁来关注生态危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武洁;增强防范“生态危机”的意识[N];贵州日报;2009年

6 湖南省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 覃新菊;重塑人的精神生态[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7 湖南师大副教授 李培超;生态危机的警示[N];湖南日报;2000年

8 李志杰;贵州草海面临严重生态危机[N];中国水利报;2001年

9 记者 褚晓亮 周立权 宗巍;松花江上一场生态危机阻击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丁子;阿富汗生态危机更沉重[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鹏;从控制走向解放[D];复旦大学;2007年

2 严耕;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许婕;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雷鸣;危机寻根: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申治安;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绿色解放之路[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7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勇兵;从马克思自然观的视角透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D];苏州大学;2011年

9 王建明;红绿对话[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君;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D];天津大学;2003年

2 冉博;资本批判视野下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王斌;从经济危机到生态危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艳;生态美学:一种新的价值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英;福斯特的生态危机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6 陈寿兰;对生态危机的文化和制度思考[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巍;福斯特生态危机理论评析[D];东北大学;2008年

8 盖军静;现代性的自然之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逻辑[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10 王东昌;中国传统闲逸美学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态[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美学:一种新的价值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94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