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20:00

  本文关键词: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现当代西方美学研究重心从美的本质转移至审美经验这一重大美学背景下,姚斯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转入审美经验研究。但姚斯研究的不是普通的审美经验,而是以艺术经验为主的历史的审美经验,它是在读者的接受和解释活动中表达出来的。 审美快感和享受是审美经验的最基本层次,是研究审美经验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审美快感在德国艺术的古典主义时期具有很高声誉。但由于种种原因,审美快感在当代遭遇了沉重的失落。为维护审美经验和审美快感在当代美学中的合法地位,姚斯提出多个论点力图重新激活审美快感。同时,他还在深入考察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富有辩证意味的审美快感新定义:享受他物中的自我享受。姚斯认为审美快感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这种自由性质使它区别于感官愉快和道德愉快,具有不同于普通快感的特殊功能。 姚斯的审美经验理论具有很自觉、很强烈的历史意识,审美性与历史意识相结合是其最大特色。他力图在文学内部实现历史尺度与美学尺度的沟通,使二者达成一种视界融合。无论是探讨审美快感,还是探讨审美经验的创造、感受、净化三个基本范畴,或者审美认同模式,姚斯总是时时注意历史的回顾与分析,不仅追溯它们的理论渊源,而且把它们放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作动态的把握。 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的意义与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它对接受美学的深化作用。其二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代审美经验研究的一种新走向。
【关键词】:审美经验 审美快感 历史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前言6-9
  • 第一章 姚斯审美经验理论形成的背景9-17
  • 第一节 现当代西方美学研究重心转向:从美的本质到审美经验9-12
  • 第二节 审美经验之内涵12-17
  • 第二章 审美经验与审美快感17-27
  • 第一节 审美快感的失落17-20
  • 第二节 审美快感新理解:享受他物中的自我享受20-24
  • 第三节 审美自由本性的坚守24-27
  • 第三章 审美经验与历史意识27-35
  • 第一节 引进“历史的理解”27-30
  • 第二节 审美与历史30-35
  • 第四章 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的意义与影响35-43
  • 第一节 接受美学的深化35-39
  • 第二节 代表了当代审美经验研究的一种新走向39-43
  • 参考文献43-45
  • 后记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路平;;横看成岭侧成峰——从美学批评角度解读《奥瑟罗》[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12期

2 约翰·费舍尔 ,孙永和;审美经验的误区[J];文艺研究;1989年06期

3 温泉;;流行色探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3期

4 张贤根;;作品的展现与审美经验的传播──一种艺术现象学的视角[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卿笑天;;浅析抽象绘画的形式构成[J];艺术探索;2006年03期

6 王一多;;译作的美学取向——审美经验视角的接受理论[J];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7 徐国超;侯庆琦;;固守与变通——也谈审美经验的边界拓展[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军奎;余敏;;积累审美经验与提高审美趣味关系之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9 周红芬;王磊;;杜威审美经验特征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斯科特·拉什;张宝贵;;经验[J];中文自学指导;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玉媛;;纪实电视片的艺术魅力——拍摄《老李先生》一片的审美经验[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李晓绯;;浅析建筑造型几何美学文化意象美[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3 姚文放;;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廉茵;;《乐记》美育心理思想[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7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林佩璇;;从冰心、泰戈尔的主体经验看翻译中积极接受的重要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确;;论美学的人间性[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讲:何西来;文学鉴赏的审美快感与消闲[N];深圳特区报;2005年

2 乔焕江;走向艺术经验的美学[N];文艺报;2008年

3 彭锋;重要的是将生活做成艺术作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蒋巍;论诗的“生命之轻”[N];光明日报;2007年

5 贾媛媛;美学:从艺术哲学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6 李俊国;当代文学的都市叙事[N];长江日报;2005年

7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8 周保欣;韩剧热播的文化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9 蒋劲松;环境美学:不仅仅是审美之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王迅;对历史的审美阐释[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2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4 何国平;山水诗前史[D];浙江大学;2006年

5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8 张毅;陆游诗传播、阅读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东玲;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玉英;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肖明;当代写实雕塑——个人审美经验的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许果;分裂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在仪式中的融合[D];南京大学;2011年

4 宋s

本文编号:394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94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