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
本文关键词: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洪毅然在长期从事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先秦诸子哲学和美学,又涉取了西方美学理论,尤其深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他在美学上一系列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观点和主张,“营造起一座质朴无华的美学建筑,”被当时的同道称为“社会功利派”代表和“大众美学的开拓者。” 研究洪毅然美学思想尤其他的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既是对于洪毅然个人学术思想的一次系统梳理,也对于我们从学术层面上充分认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和当代美学的建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的写作,就是在对于洪毅然的美学思想和一些与之相关的美学与美学史问题,以及洪毅然个人生平作过一些初步探讨基础上进行的,并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以其美学思想的呈现为主要方式,从以下几部分来展开研究的。 第一部分介绍了洪毅然的学术生平和当时文化、哲学、美学以及艺术思潮对他美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第二部分通过孕育、建设、深化三阶段阐述了洪毅然关于美学的性质、任务、对象、方法等美学观基本范畴认识的演变。 第三部分是洪毅然的审美本质观的发展过程,本部分在演变的内在变化上研究了洪毅然关于“美是什么”、“美在哪里”、“美与丑的本质”、“美的内容与形式”以及“美的种类”和“美的发展”等问题。 第四部分探讨了洪毅然关于的“审美意识”、“美感的产生与发展”、“美感的基本心理”、“美感的种类”和“美感的相对性与复杂性”等美感理论的前后演变。 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洪毅然美育思想的形成、艺术美论的发展和对于《大众美学》的研究。 此外,本文中还撰有“洪毅然生平及学术年谱”和附有洪毅然与当时的美学家、艺术家交流美学及艺术思想的书信,这些以作为研究洪毅然美学思想的一个参照。 由于洪毅然的美学思想体系由论美学、论美、论美感、论美育及艺术美论等几大有机部分组成,所以我们在研究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时注意了这种联系和区别。其实,这个有机体系既是洪毅然美学思想演变轨迹研究方法的写照,也是其学术思想风格的体现,呈现了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洪毅然 美学 思想 演变 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独创性声明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导论 洪毅然和洪毅然美学思想研究的启示8-13
- 一、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文化、哲学背景13-19
-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13-14
- (二) 艺术实践和中外哲学、美学及新兴文艺理论的影响14-19
- 二、洪毅然的美学观发展的演变轨迹19-24
- (一) 孕育阶段:“美学就是美学”19-20
- (二) 建设时期:美学既要研究美的存在诸规律又要研究其审美意识20-22
- (三) 深化阶段:“美学是关于美的一门独立的科学”22-24
- 三、洪毅然的审美本质观的演变轨迹24-32
- (一) 酝酿期:洪毅然美学本质观的学习准备阶段24-26
- (二) 发展期:马克思主义美学学习和“社会功利派”的形成26-29
- (三) 成熟期:洪毅然美学本质观的成熟阶段29-32
- 四、洪毅然的美感理论的演变过程32-39
- (一) 初期:初期:“美在心物相接”32-33
- (二) 中期:洪毅然对美感及审美意识理解的过渡时期33-35
- (三) 晚期:洪毅然的美感理论全面形成35-39
- 五、洪毅然美育思想及艺术美论的发展阶段39-44
- (一) 洪毅然美学和美育思想逐步完善的阶段39-40
- (二) 艺术是美育的基本手段40-41
- (三) 洪毅然美学及美育思想付诸实践的时期41-44
- 六、附录44-65
- (一) 洪毅然生平及学术年谱44-60
- (二) 附图60-65
- 参考文献65-68
- 后记6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周良发;;张君劢的儒家哲学复兴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确;;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中国学科美学发生的考察与反思[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任南南;;元话语:八十年代文化语境中的“救亡压倒启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舒携溺;舒挽溺;;人类精神是艺术创新之魂——兼论形象思维与艺术形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6 刘应争;;想象与反思:多副面孔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8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1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2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