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审丑”现象解析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审丑”现象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异军突起,传统的美学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审美的标准内容都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开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转变。面对现代化进程带来的这种社会文化变迁和美学的转型,我们必须作出理论上的回应,对社会和文化面对的困局作出反思,对现代转型期的美学作出重新的解读,从宏观的视野审视社会、文化、美学发展以及审丑问题的未来。本文将审丑问题纳入当代中国视野当中,通过对丑这个美学范畴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分析和考察,并试图通过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审丑问题,深入分析审丑生存的变化,以此把握美学发展的时代脉搏。
【关键词】:丑 审丑 审丑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3-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4
- (一)国外研究现状8-10
- (二)国内研究现状10-14
- 第一章“审丑”的历史14-24
- 第一节 西方美学中“丑”的观念14-18
- 一、西方古代“丑”的观念14-16
- 二、西方近代“丑”的观念16-17
- 三、西方现代“丑”的观念17-18
- 第二节 中国美学中“丑”的观念18-24
- 一、中国古代“丑”的观念19-22
- 二、中国近现代“丑”的观念演变22-24
- 第二章“审丑”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表现24-36
-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审丑”现象24-30
- 一、娱乐节目中的“审丑”现象24-25
- 二、影视作品中的“审丑”现象25-27
- 三、流行时尚中的“审丑”现象27-28
- 四、网络文化中的“审丑”现象28-29
- 五、新闻报道中的“审丑”现象29-30
- 第二节“审丑”心理分析30-36
- 一、人自身的参与批评心理和否定性需求30-31
- 二、消遣娱乐心理和心理宣泄功能31-32
- 三、猎奇心理32-34
- 四、情感替代补偿心理34-36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审丑”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文化反思36-46
- 第一节 当代中国“审丑”现象产生的原因36-40
- 一、受众本身的需要36-37
- 二、媒介的推波助澜37-38
- 三、经济利益的驱使38-39
- 四、当下文化的缺失39-40
- 第二节 对于当代中国“审丑”现象的文化反思40-46
- 一、“丑”的价值40-42
- 二、“审丑”是审美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42-43
- 三、“审丑”的适度原则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丽娟,王永崇,陈靖怡;谈审丑的几种方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陈锦通;;“审丑”与艺术之“丑”[J];美术大观;2007年07期
3 胡剑平;;人文视野里的审丑危机与夹缝中的生态写作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王丹;;论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审丑”愉悦趋势[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5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之和谐美育[J];求索;2012年07期
6 郭芙蓉;;论网络审丑的兴起及其伦理误区与矫正[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10期
7 ;审美——审丑[J];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02期
8 ;审丑与审美[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1期
9 厉震林;论审丑的“新史学”体验[J];当代电影;1996年02期
10 刘燕;;审丑文化异化倾向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沐松风;炫丑与审丑都是一种病态[N];人民日报;2014年
2 王新荣;警惕相互呼应的“炫丑”与“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曹虹;审丑趋势下的二人转[N];吉林日报;2009年
4 华阳;审丑为何不疲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王艳春;莫让食品安全“审丑”透支诚信[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马丁;审丑不会开启一个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涂铭 卢国强;审丑产业链揭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肖国忠;抵制恶俗炒作须除“审丑”趣味[N];光明日报;2011年
9 乔燕冰;为什么如此流行“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木头;何妨以审丑狂欢抵御抑郁来袭[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玲;残雪小说的审丑空间[D];延边大学;2015年
2 唐明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丑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心恬;当代中国“审丑”现象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余华盛;杨争光的审丑意识及其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婷;论感性学中的审丑[D];西北大学;2009年
6 赵娜;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电影的审丑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7 董晓艳;“审丑狂欢”现象的当代追问[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8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丽娟;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审丑”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审丑”现象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804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