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学理论的重构——大众文化视野下对非功利美学的判断及重新构建
本文关键词:面对美学理论的重构——大众文化视野下对非功利美学的判断及重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大众文化产生之日起,精英主义者和传统美学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其进行否定性的批判。本文通过证明大众文化功利性审美的合理性,试图对现有非功利美学在审美经验、美的本质等方面进行一种重构,重构后的美学将重视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的丰富性、复杂性、现实性和日常性等特点,并可以解释新时代涌现出的比如生存的快乐原则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等诸多文化现象,从而体现出一种极大的包容性。
【作者单位】: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功利性 审美 美学重构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大众文化是从西方“popular culture或mass culture”翻译而来的,兴起于20世纪20~30年代,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在这个意义上,通俗诗、报刊连载小说、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无疑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杨柏岭;;古代文论在电子传媒时代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唐芳云;张移祥;;从“韩剧热播”看日常生活审美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7 杨秀敏;张福永;;技术、媒介、流行音乐——大众文化下我国流行音乐新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罗宁;;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美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姚菁;;论高等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曹亚峰;论电影欣赏中的视觉注意[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党军;;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阅读——英语语言文学系研究生如何阅读文学经典[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万娜;;现代性作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陶东风;;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8 马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存姿态研究——简论《宋:诗一百首》中的生命智慧[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潘知常;;审美观念的当代转型[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10 张哲俊;;论坂口安吾的“堕落文学”[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6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静;“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赖滢涛;唤醒与养护: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佘斐;小提琴换把中即兴滑音的使用问题以及表现效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志云;从文艺思潮到艺术方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春雪;中国传统居室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嘉华;从美学的困惑说开去[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李醒尘;美学研究不可忽视艺术——喜读李欧《论艺术》[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毛萍;美学究竟研究什么?[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军学,庞壮;体验、反思、否定——美学思想方法论刍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姜奇平;“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经济学与美学比较研究之二(上篇)[J];互联网周刊;2002年16期
6 范守信;素质教育与“美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7 陈学明;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唐桃;美学的自觉——元美学研究导言[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骆冬青;政治美学的意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张光芒;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在昆明召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曾建平;;知识产品与美学在知识经济中的整合——关于“美学经济"命题的论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刘兴家;;写作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7 马莉;肖光来;;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与转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顾永芝;房亚红;;美学是什么[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10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张丹飞;市场呼唤新型美学教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贾立钢;认识“企业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4 滕守尧;序《通俗美学》[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维安;美学第三次大讨论条件具备[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纪尧;和谐派美学的创立者[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9 刘成纪;时代潮流与美学使命[N];新闻出版报;2000年
10 刘金祥;遭遇泛化后,美学何以自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昌飞;阿多诺美学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凯军;蔡元培实验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志强;“消逝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简显鹏;美学与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璨;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崔国清;日常生活视阈下的天气美学[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邱艳艳;论美学中的爱[D];郑州大学;2007年
7 徐金凤;敞开美学的情感之维[D];湖北大学;2011年
8 童小畅;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D];四川大学;2005年
9 熊晓庆;视界融合[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孙迁迁;女性审美特征与女性美学建构[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面对美学理论的重构——大众文化视野下对非功利美学的判断及重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8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