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的感觉与灵性的曲同
本文关键词:浅析美的感觉与灵性的曲同
【摘要】:美感其实是广义的,而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是狭义的。因为每个人对事物,以及对美的理解感受是不同,所以美的寓意方向就有着发散性。灵性却不同,它是突法的产物是一瞬间的,但它给人更加贴切的感觉和激情。笔者通过对美感与灵性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其内涵与构建美的骨架,进一步挖掘美的情感体验和给予人一种"美"的精神内涵。
【作者单位】: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美感 感性 理性 灵性 情感体验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引言美感,即感受事物的抽象而神秘的情感体验,是理性和感性居于玄幻而绮丽间接表达形式;它是有灵性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都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的很早,渴望获得精神的享受,所以灵性,是给人更加贴切的感觉和激情的直观表达。这样美感与灵性似乎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或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裴继刚;;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7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8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590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9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