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古典美学“静”范畴探略

发布时间:2017-08-10 09:27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静”范畴探略


  更多相关文章: 静范畴 超越性 审美追求


【摘要】:"静"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经历长期的历史嬗变,为中国历代文学学者广泛使用,在诗话、评点、画论等中国艺术哲学文学批评领域中频繁出现。古典美学领域中的"静",超越外部表现形式看似静止的主体情态,返照主体精神世界,寄寓人类千百年来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静范畴 超越性 审美追求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魏晋士人将“清静”之界作为一种生存态度及把握艺术本质的工夫。唐代诗僧皎然《诗式》中正式明确“静”这一审美范畴。苏轼则将之引入文学艺术领域,落实到文学批评中,提出“空静说”。宋代及以后,“静”除对作家人格修养与作品道德内容的强调外,就是对静淡醇和的文学风尚与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马茂洋;;《聊斋》的宗教美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4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陆建华;孙以楷;;以道观礼——老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7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9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尧;;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J];文学教育(中);2013年02期

2 祁光禄;《中国古典美学史》评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下)[J];求是学刊;2001年02期

4 李颖;浅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雅”范畴[J];现代哲学;2001年04期

5 杜寒风;《中国古典美学举要》[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6 李文;贵乎天者,忘乎天者也——评《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邓桂英;从"意境"范畴看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J];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04期

9 邓三好;;浅谈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困境[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10 李高杰;;中和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构成[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建民;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N];北方经济时报;2003年

2 宋永琴;飨思想盛宴[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聪发;中国古典美学清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彦辉;中国古典美学之“空”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4 程一聪;中国古典美学“谐”现象探微[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建玲;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婷婷;中国古典美学中“拙”的美学阐释[D];暨南大学;2013年

10 何世剑;中国古典美学“丽”范畴论[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49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49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