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社会历史性与审美性意蕴

发布时间:2017-08-14 20:3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社会历史性与审美性意蕴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感性 社会历史性 审美性


【摘要】:马克思感性概念是他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构件。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理论来源是费尔巴哈的感性概念,但由于费尔巴哈的感性概念贬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所以导致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者。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唯物主义内涵,又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形而上学残余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并且在此基础上丰富了感性概念的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马克思的感性概念是具有很强社会历史感的感性活动,即人的感性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在人类社会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人的感性活动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方式;其二,马克思的感性概念具有审美性意蕴,而这种审美意蕴则是建立在社会历史客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马克思 感性 社会历史性 审美性
【分类号】:B03;B83-02
【正文快照】: 在国内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中,由于受到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这就导致了在黑格尔哲学中受到贬斥的“感性”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忽视。然而,感性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地位,它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构件之一。对马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Ю.Ф.布哈诺夫;何云峰;;论客体的社会历史性[J];哲学译丛;1985年05期

2 曹度平;价值的研究应关注其社会历史性[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王程;;正确坚持实践观点[J];党的建设;1990年06期

4 夏明林;论“需要”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06期

5 陈思远;具体性是实践的本质特征[J];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6 汪皎英,刘化;关于人类生产的特性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孟庆国;以实践为基础来认识价值[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四处;加快金融业发展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N];贵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黎黎;印江:落实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N];贵州民族报;2012年

3 陈石;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N];贵州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巧兰;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74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74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