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与“情趣”:梁启超朱光潜人生美学精神比较
本文关键词:“趣味”与“情趣”:梁启超朱光潜人生美学精神比较
【摘要】:晚期梁启超与早期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趣味"与"情趣"及其相关命题"生活艺术化"与"人生艺术化"、"无所为而为"与"无所为而为的玩索"等,显示了两人思想的承续与演化,共同构筑凸显了中国现代美学远功利而入世的中国式审美人生精神与旨趣。同时,梁启超的"趣味"范畴更重"为"与"不有"的关系,更重生命动入之美,更具从艺术走向人生的实践精神;朱光潜的"情趣"范畴则更重"为"与"玩索"的关系,更重生命静出之美,更突出以艺术观照人生的品鉴姿态。从梁启超到朱光潜,既是中国现代人生美学精神发展演进的一种过程,也埋下了20世纪中国美学从人生论到科学论转向的一种伏笔。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
【关键词】: 趣味 情趣 人生美学精神 承续与演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25)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中国现代美学既有梁启超、王国维等一代引领风骚的奠基者,也有朱光潜、宗白华等一批成就卓著的建设者。但是,过去对这些大家的研究主要以个案为主,对于他们之间的同与异、传承与发展,研讨考辨较少。实际上,他们之间种种共时性历时性的呼应、差异、传承、新创,是很值得研究的
【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同壮;;人生的艺术化:“鱼相与忘于江湖”——朱光潜与庄子美学精神[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方红梅;;“趣味”的特点——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3 白显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几个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05期
4 覃兢业;;梁启超“趣味主义”的美学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张泽鸿;;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田雷;;论审美超功利性在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的表现——以梁启超、王国维美学观点选论[J];黑龙江史志;2009年23期
7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8 陈泽环;;“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梁启超后期人生观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詹春花;;从梁启超对尼采的批判看其启蒙思想[J];江淮论坛;2008年04期
10 陈彬;;梁启超美育思想评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王泽庆;;再论胡适与梁启超之间的科玄之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孟洋;清代纳兰词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7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季臻;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余璇;转型期语境中启蒙话语的选择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陆赢赢;论朱光潜对克罗齐“直觉说”和“文艺伦理观”的接受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熊幸立;小说、佛教与王学[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壮;朱光潜《诗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史元梁;晚清杜甫批评专题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7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孙丽萍;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健;《骆驼草》周刊的文学—文化阐释[D];青岛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勇勤;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方红梅;;“趣味”的意涵——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3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贺利娜;;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方红梅;;“趣味”的特点——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金雅;郑玉明;;中西文化交流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创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柴焰;;不囿成说 时出新见——评《从传统到现代: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嬗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精神特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寇鹏程;;梁启超美学之“变”的现代性根源[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邓牛顿;美学笔记:情趣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碧辉;;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情感教育[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李茂民;;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中国新文化建设的第三条道路[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刘彦顺;;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朱存明;顾颖;;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胡健;;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林正范;;序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刘悦笛;;现代性视野内梁启超的“社会美学”——兼与齐美尔的“社会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2 杜书瀛;颇有特色的现代美学文献选编[N];文艺报;2009年
3 金雅 聂振斌;现代美学的基本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2 沈建平;趣味与德性[D];浙江大学;2008年
3 胡敏;中西人体美观念及其表现形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萌;梁启超趣味美学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寒曦;梁启超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秋艳;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意识形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慧娟;人生审美化的至境[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微星;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U,
本文编号:689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8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