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4:21
本文关键词:《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回归 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审美化 生活美学 现实关怀
【摘要】:当代美学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共同的取向——回归生活世界。这种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源于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亦即生活哲学转向。美的现实基石是生活,美与生活在本体论层面是内在统一的,美呈现于生活中,生活中亦有丰富的审美问题。美学在生活论转向中关注生活世界,提升人的审美趣味,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和审美品位,从而体现深切的现实关怀。 本文从美学“生活论”转向的哲学溯源、实践展开及其意义等方面考察并梳理美学在20世纪以来转向“生活世界”的发展趋势,详尽阐发生活美学的内涵,目的在于发现并运用美的规律来指导现实生活;美学转向生活,是指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地具有审美的性质,这是每个生存在世界中的个体的追求。关注和探索生活美学的诸多问题,追寻生活美学的意义,寻找生活美学的规律,为生活提供美学的指导,是生活美学追求的境界,也是审美的本质体现,更是生活美学的意旨所在。 第一章,主要论述美学“生活论”转向的理论溯源与实践展开。在理论层面分别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说、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论和马克思的“现实生活”观作为美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基础;并以“回归”为主题,考察中西美学“生活论”转向的具体实践。 第二章,重点探讨日常生活审美化对“生活美学”形成的作用。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问题的缘起、论争的焦点问题以及对这一复杂问题的还原性的解读三个维度来厘清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热点问题,旨在为生活美学的形成提供理论之基础与前提。 第三章,主要分析“生活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美学范式所包含的相关问题。从美的本质、日常生活等问题来阐发生活美学的内蕴,并对当下两种相对立的美学——超越性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进行对比考察,以此来体现生活美学这种新范式的审美意蕴。生活美学作为现代思维范式的产物,也是美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四章,重点阐释现实关怀作为生活美学中心问题的基本理解。将以“情”为本的儒家生活美学和以“自然”为核心的道家生活美学共促关怀。从“生活之维”来理解儒道这两种古典的生活美学所具有的生动而富有意味的审美生活品质,并以此作为当代生活美学建构的价值要素予以吸收和借鉴,以体现生活美学的人文关怀。 生活美学并不单是学科体系的美学,其实更主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的境界。美学要回归现实生活,通过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生活的体悟,来把握时代、文化和生活的脉搏,保持人的一种审美性的生活。生活美学的目标应是努力为生活提供一种美学指导,使生活和美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为真正的生活之美、生活之善、生活之真寻找现实的土壤,从而为“我们怎样生活才更好”的现实关怀寻找出路,体现生活美学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回归 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审美化 生活美学 现实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 论文选题研究的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0-13
- (三) 本文的研究特点及方法13-15
- 第一章 "生活论"转向的理论溯源与实践展开15-24
- 一、哲学基础:哲学回归生活世界15-20
- 1. 胡塞尔的回归"生活世界"说16-17
- 2. 维特根斯坦的回归"生活形式"论17-18
- 3. 马克思的回归"现实生活"观18-20
- 二、美学"生活论"转向的实践展开20-24
- 1. "生活论"转向在西方20-21
- 2. "生活论"转向在中国21-22
- 3. 回归:一个中西共同的主题22-24
- 第二章 "生活美学"的前奏:日常生活审美化24-37
-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缘起24-27
- 1. 从现象追溯问题的实质24-26
- 2. 学界对问题缘起的诸多探索26-27
- 二、论争的焦点问题27-31
- 1. 话题提出的语境28-30
- 2. 主体及价值取向30-31
- 三、"还原性"的解读31-37
- 1. 还原西方的理论资源——费瑟斯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32-34
- 2. 还原现实本来的问题——中国学者论"日常生活审美化"34-37
- 第三章 "生活美学"——一种新的美学范式37-48
- 一、生活美学中的相关问题阐释37-42
- 1. 审美的本质37-39
- 2. 生活内蕴的阐释39
- 3. 日常生活:一个现代性概念39-42
- 二、"超越性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42-45
- 1. 超越性美学42-43
- 2. 日常生活美学43-45
- 三、生活美学:当代美学的新范式45-48
- 1. 生活美学的内涵阐释45-46
- 2. 新范式的审美意蕴46-48
- 第四章 现实关怀:生活美学的一个中心问题48-56
- 一、溯源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活关切48-52
- 1. 以"情"为本的儒家生活关切48-50
- 2. 以"自然"为核心的道家生活关切50-52
- 二、回归当下生活的现实关怀52-54
- 1. 经验:从日常生活到审美52
- 2. 悖论:心与物的交感52-54
- 三、生活美学与人生境界54-56
-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后记60-62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兼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悦笛;“生活的”实践与“实践的”生活——从现象学解读马克思美学的经典文本[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李文阁;生活哲学:21世纪的哲学观[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4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陶东风;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先生[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6 薛富兴;生活美学——一种立足于大众文化立场的现实主义思考[J];文艺研究;2003年03期
7 仪平策;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J];文史哲;2003年02期
8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695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9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