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和李泽厚——与阎国忠先生商榷
本文关键词:朱光潜和李泽厚——与阎国忠先生商榷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 艺术 朱光潜 李泽厚 美的本质 美学思想体系
【摘要】:本文是我阅读阎国忠先生《攀援——我的学术历程》(载《艺术百家》2013年第5期)一篇长文后所引起的感想。我对朱光潜和李泽厚有着不同于阎先生的评价。我认为朱光潜是一位学问家和翻译家,他对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有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所以能独力写出两卷本的《西方美学史》。李泽厚则是一位思想家,他的《美学四讲》建构起一个令人信服的美学体系,这一体系是他"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美学 艺术 朱光潜 李泽厚 美的本质 美学思想体系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认真说起来,朱光潜的美学黄金时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其美学代表作是《文艺心理学》。“它的对象是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它的观点大致是心理学的”,也就是从心理学的观点研究美感经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于美感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距离说、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新和;;朱光潜论文学教育[J];语文建设;2007年04期
2 李祥林;;朱光潜的美感教育观[J];学术界;1990年05期
3 钱念孙;“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评朱光潜早期文艺功利观[J];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4 闫国忠;再论朱光潜的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陈学勇;录朱光潜一篇文言文[J];新文学史料;2000年02期
6 吴桂美,何新文;朱光潜赋论简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国显;夏洁;;“超脱思想”对朱光潜美学体系的影响[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8 周红;;新发现的四篇朱光潜佚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裔萼;谷泉;;“大一美学”的奠基人——《融创人生—翟墨纪念文集》编者的话[J];美与时代(下);2011年05期
10 柴静;;此身 此时 此地[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许超;;浅论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与外观设计保护的关系[A];专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7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路艳霞;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抢手[N];北京日报;2006年
2 记者 冯骏;兵团50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面世[N];兵团日报(汉);2007年
3 张亚萌;描绘多彩画卷 讴歌壮美时代[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关宇;郎静山作品价格一路看涨[N];中国摄影报;2006年
5 ;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纠纷案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马银彬;根在大山深处[N];楚雄日报(汉);2009年
7 本报记者 续鸿明;写“繁”更要识“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通讯员 赵夏冰 李美久;富蕴县两部艺术作品摘得北京国际艺术节“金蛙奖”[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9 首席记者 伏怡;忆往昔感慨万千 看今朝豪情满怀[N];鞍山日报 ;2006年
10 忻东旺;艺术品价值的判断[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2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3 乔东义;孔颖达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王丽;艺术通感与儿童艺术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欧仕金;存在的真理[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华侨;艺术存在论的争议及其方法[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9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6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芬芬;[D];北京大学;2005年
8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9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翁锦涛;从朱光潜美学理论角度解读加里·斯奈德诗歌[D];广东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695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9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