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和谐观的三峡民居美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传统和谐观的三峡民居美学研究
【摘要】:作为传统三峡建筑的典型代表,三峡民居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继承了三峡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并继续发展,达到了三峡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整个三峡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典型的三峡民居建筑融"道法自然"的环境美、孝亲敬老的布局美,中和为贵的结构美、"天人合一"的材料美以及"乐群贵和"的装饰美于一体,是内涵丰富的建筑审美对象。三峡民居质朴自然而又博大精深的建筑理念的真谛,就是遵循自然本体规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三峡民居 美学特征 和谐观
【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29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Q137)
【分类号】:B834.2
【正文快照】: 一、中国传统和谐观和谐,在中国古代作“和”。《尔雅》中说。“谐,和也”;《周礼·调人》中又说,“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古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等都是对和谐的思考。在历来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和”无所不在,应用领域达天、地、人各处。在中国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宁;;传统和谐观与西方和谐理念[J];求索;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坤;;徽州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美学新变[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王潇;;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符号学研究[J];北京农业;2011年18期
3 李长虹;郭珊;李峥;;“五大道”地区景观建筑环境场所的营构[J];城市;2009年03期
4 张以辉;;论家居设计中的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5 杜辰;;冰裂纹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金晶;;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美——以“北京天坛”为例[J];大舞台;2011年06期
7 郭春宏;肖洒;;园林建筑的继承与创新[J];大舞台;2012年03期
8 桂强;邵晓慧;;试论景观建筑中的人文关怀[J];电影评介;2007年08期
9 李晓翠;;建筑艺术——意象中的旋律[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10 张胜全;;谈《小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吴振韩;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家具风格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邱晓;唐代登高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郭永久;园林尺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王建华;基于气候条件的江南传统民居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8 衣晓龙;诗意的家居[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保春;龙虎山天师府建筑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刘珊;造型艺术空间论[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秦雅静;论建筑风服装的创意造型设计[D];东华大学;2010年
3 李金莲;中国古典美学“境”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宜;论中国古典建筑之门的审美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虎;艺术展览馆展示空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麟;郑州地区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葛静;济南泉城水边公共空间灵活利用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8 穆瑞;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亭”意象[D];暨南大学;2011年
9 薛蕾;工读学校学生自我和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国栋;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保护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皎皎;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冯天瑜;中华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中心转移的地理基础[J];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3 刘玉民;圣家族大教堂演变过程中建筑风格的协调[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1期
4 魏成林 ,夏林茂 ,张立新 ,白晨曦;与历史对话 与未来共生——北京进行朝阜大街城市设计[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6期
5 邓其生;中国古建筑中的民族精神[J];古建园林技术;1995年03期
6 程建军;中国古代皇陵选址的风水艺术[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年08期
7 彭晋媛;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吴庆洲;;象天·法地·法人·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意匠发微[J];华中建筑;1993年04期
9 吴良镛;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国际建协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主旨报告[J];建筑;1999年08期
10 魏成林;对北京历史城市设计的分析[J];建筑创作;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维敏;[N];中华建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4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恒醇;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文关怀和审美理想的体现[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5期
2 赵晓宇;;论童话“荒诞”的美学特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3 姚晔;;试论农业的美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8年24期
4 李艳霞;;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陈涛;;读李泽厚《美的历程》浅论中国美学的特点[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9期
6 彭谊;;壮锦美学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7 阎凌;李明生;;游境发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8 何世剑;;试论古典美学“丽”范畴的审美内涵与美学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文勋;《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序[J];思想战线;1995年01期
10 王祖龙;中国古代和谐观的文化还原[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2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连元;;审美与生活[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4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陈瑞坤;浅谈《庄子》美学的魅力[N];中国信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海燕;当下中国美学的平民主义倾向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吕少萱;禅宗的智慧及其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雷;摇摆于“灵韵”与“震惊”之间的艺术怪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丁鹏;气韵:生命之力与生命情致的融合之美[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张冠琼;后现代广告的审美之维[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7 郎冰;试论禅宗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杨续;kitsch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9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9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