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梁启超美学思想与儒家静坐养心法的谱系关联

发布时间:2017-08-31 16:20

  本文关键词:“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梁启超美学思想与儒家静坐养心法的谱系关联


  更多相关文章: 梁启超 美学 静坐养心法 主静 静观 谱系关联


【摘要】:从学术谱系上看,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发生,迥异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并非采补自西方近现代美学,而是出自其对清末以来儒家静坐养心法的不断淬沥:从1891年康有为《长兴学记》中的"慎独"与"主静",到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对静养法中"纵其心"途径的标举,再到1899年《惟心》篇中由"纵其心"途径而生的"心境论"或"境界说",进而到1905年《德育鉴》以"主观"或"静观"作为对儒家静坐养心法的发明和"纵其心"途径的方法论提升,梁启超早期的美学思想萌芽不断生发,最终产生了其在20世纪20年代标举的"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的主要内涵。这一谱系关联表明,梁氏高度强调道德与审美之间的连续性,一反康德的区分性传统,从而使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梁启超 美学 静坐养心法 主静 静观 谱系关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审美功利主义思想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关系研究”(12BZW01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现代美学与清末儒学的思想谱系研究”(13NDJC152YB)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0;B222
【正文快照】: “淬厉所本有,采补所本无”[1](P.657)是梁启超于1902年在《新民释义》一文中提出的新民原则,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最基本的创造原则。该原则具有大气磅礴的建构主义意涵,即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过渡期中,将传统与西方均视作本土现代性建构的质料,既秉持强烈的文化主体性精神,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4 李永东;;区域文化与20世纪中国小说的消长沉浮[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璐;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湘潭大学;2010年

8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红梅,方波;梁启超晚年文化树人思想评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天祥;;梁启超佛学思想概述[J];学术研究;1990年05期

3 应学犁;梁启超在二十年代初社会主义问题争论中的角色[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王达;梁启超及其儒学研究[J];船山学刊;1997年01期

5 吴春梅;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黄s,

本文编号:766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66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f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