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本 生命 意境 气韵生动 书画同源 诗画一律 南北分宗
【摘要】: 邓以蛰(1892-1973),安徽省怀宁县人,清代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的五世孙,与同时代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享有“南宗北邓”之美誉。但是,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他却近乎被遗忘,至少是不被重视。为了使得在较大程度上遭受忽视的邓以蛰美学思想更鲜明地浮出历史的地表,并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尽可能得到理性客观地评价,本文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揭示和探讨邓以蛰美学思想。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余论三个部分。 引言主要通过对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现状的综述,指出邓以蛰是一个被忽视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和美术史家,并阐明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主要观点。 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探讨了邓以蛰“心本”艺术审美本体论,认为其“心本”之“心”包含了“人心”和“道心”两个方面的内涵,并指出邓以蛰美学“心本”特征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大致经历了从“光线颜色”到“情感生命”再到“意境气韵”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旨在探讨邓以蛰美学思想的文化渊源,认为邓以蛰美学及其“心本”特征的形成主要受到了老庄的“心论”哲学的影响,同时黑格尔的“理想论”和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也对其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三章通过对邓以蛰与宗白华美学思想比较,认为“南宗北邓”这一流行的提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学理根据的,因为他们都学贯中西,并各在其美学中形成了标志性的“生命”与“心本”本体特征。 第四章通过与滕固“风格进化论”美术史观比较,认为邓以蛰以“体-形-意(理)”和“创-述-变”的理论框架建构了其“辩证发展论”美术史观,这在中国现代美术史观中是极富理论创造性的。 余论部分主要以邓以蛰美学为焦点,从审美、启蒙和革命三个角度论述了邓以蛰及中国美学现代建构内蕴的多元性。
【关键词】:心本 生命 意境 气韵生动 书画同源 诗画一律 南北分宗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3-0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6
- 第一章 邓以蛰美学思想“心本”特征及其形成16-47
- 第一节 何谓“心本”艺术审美本体论16-33
- 第二节 从“光线颜色”到“意境气韵”33-47
- 第二章 邓以蛰美学思想文化探源47-78
- 第一节 “以心体道,达心为艺”——道家“心论”哲学思想影响47-60
- 第二节 “理想”论与“表现”论——黑格尔和克罗齐美学思想影响60-78
- 第三章 “南宗北邓”——邓以蛰与宗白华美学思想比较78-127
- 第一节 “意境”与“形式”——邓以蛰与宗白华书法美学思想比较79-88
- 第二节 “‘六法’诠释”、“意境”与“中西艺术比较”——邓以蛰与宗白华绘画美学思想比较88-111
- 第三节 “书画同源”与“诗画一律”111-127
- 第四章 邓以蛰与滕固美术史观比较127-155
- 第一节 “风格进化论”与“辩证发展论”128-144
- 第二节 “南北分宗”论之异同144-155
- 余论 审美、启蒙和革命——从邓以蛰看中国现代美学建构内蕴的多元性155-163
- 参考文献163-168
- 附录一:邓以蛰生平及学术简谱168-182
- 后记182-1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瑛;;生命——《寄自北中国的春讯》之八[J];上海文学;1981年10期
2 万里鹏;;我的诗[J];朔方;1981年01期
3 刘毅然;;我唱一支春歌[J];山东文学;1981年04期
4 如一;;仿佛对坐而语[J];读书;1988年02期
5 朱光甫;;漏网之鲨[J];诗刊;1990年04期
6 一水;从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看中国人的生命意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7 彭拜;;人生四题[J];清明;1992年02期
8 谢明洲;;无岸风流[J];山东文学;1993年07期
9 莲子;;文学·女人·生命[J];长江文艺;1994年02期
10 玛丽亚·玛·吉兰;王波;;诗三首[J];诗刊;199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释明贤;;环境就是生命——佛教关注心灵的理念[A];中国生命关怀协会2008灵山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杨亚岚;王文轲;;词中之月与生命之月——简析李煜词中“月”的意象[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段娟;;自由和生命,究竟哪个更重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王玉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美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陈友宝;;艺术家园里最动人的——再解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李英;;建筑信息环境与健康[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8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3 滕志朋;画者:原天地人生之道[D];暨南大学;2006年
4 孙亚敏;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7 王志华;人类的关爱与生命的体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慧丹;生命乌托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亚平;语文教育与生命体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清华;语文新课程学生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霞;生命视野下的大学教育[D];山西大学;2006年
5 刘玉莲;精神关怀:教育本性的返本归真[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谭浩洁;避开炫耀自己的生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吴聪聪;不断向自我靠近[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袁源;现代舞的信仰智慧与大舞蹈趋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张涤;追问生命 雕刻时光[D];河北大学;2006年
10 许格林;在时间中亲历死亡[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71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710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