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无意义的意义之躯——后现代荒诞美学对意义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7-09-01 16:16

  本文关键词:无意义的意义之躯——后现代荒诞美学对意义的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荒诞美学 后现代 意义 主体性 自由


【摘要】:荒诞美学是贯穿现代、后现代时期重要的美学形态。在主体性衰落的后现代主义时期,荒诞美学存在的合法性产生了危机。但是主体性的式微也意味着另类意义的解放,解构化的时代也彰显更自由的审美建构。荒诞在审美范畴上的否定性与客观性,审美表征上的"悖论"、"戏仿"与"不确定性",美学形态上的平面化以及美学价值上的自由超越性产生了丰富的意义内涵。荒诞是对传统美学的反抗,更促使后现代美学历史的转型。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荒诞美学 后现代 意义 主体性 自由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一般传统美学的理论都把美的范畴归纳为四类,分别为有美、崇高、悲剧和喜剧(滑稽)。对于荒诞的研究近些年来得到学术界的重视。自1953年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上演成功,到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变形记》《城堡》等文本的出现,都表现出人类主体面对世界的“异化”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鲁祥;从美学范畴的角度论荒诞[J];齐鲁学刊;2004年05期

2 任亚荣;荒诞:美学向弱者的敞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李志红;高霞;;“人鬼情未了”在中国[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3 尚继武;;《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孙甜甜;;论《聊斋志异》的“戏言生事”叙述模式[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5 李占伟;;“反复”的美学意蕴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吴文薇;寻求中西叙事理论的对话与沟通——关于建构中国当代叙事学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宣庆坤;论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9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米英;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主体性诉说:《紫颜色》的叙事策略[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勇军;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晓倩;;用图像构筑意义——谈“零度写作”下意义的生成[J];职业圈;2007年16期

2 吴健;;一颗在孤独中纠结的心灵——浅析《觉醒》中艾德娜主体性的嬗变[J];作家;2008年24期

3 马英芹;;试论人的主体性的价值选择[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4 赵甲明;全面把握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性及其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邓谦林;理性与自由:美学批评思维的基点[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朱志杰;;伽达默尔的“游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苏华;;从“自由”和“实践”的内涵看“主体性”的规定[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8 祖志;;“忠实”,还是“叛逆”?——与倪梁康先生商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2期

9 杨建刚;;从作者到读者——主体性嬗变与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J];天府新论;2008年01期

10 王熙恩;;启蒙视域中的新教伦理主体观[J];学术交流;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颖;;发展学生主体性,找到写作的意义[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敏;孙宝忠;;我国犊牛肉产业发展优势与意义探析[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松年;周向阳;张太玲;杨小青;;试论学术交流的本质特点及其意义[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湘兰;;朝药的用药特点来源及研究的意义[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薛芳芸;;《医古文》中“死”义词语群的意义探析[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嘉珑;;俄语颜色词意义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刚;;浅谈高等院校实验室节能减排[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吴力科;;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郭祥冰;;厉行节能 至关重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策[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一虎(科技工作者);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样本分析[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2 马汉广;西方后现代意识的剖析[N];文艺报;2005年

3 叶涯剑;现代还是后现代:一个伪问题[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龚丹韵;“火星文”流行:抵抗成人世界的后现代隐喻[N];解放日报;2007年

5 张羿;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商业精神建设 (中)[N];经理日报;2004年

6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7 王干;草根后现代:当荒诞成为一种现实[N];文艺报;2006年

8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773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73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1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