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与审美教育论
本文关键词:席勒与审美教育论
【摘要】:众所周知,弗里德里希·席勒是德国启蒙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以"审美游戏说"理论将康德美学思想发扬光大的关键性人物。通过他的这个著名学说,人们得以认识到康德美学在"无功利说"之中所包含的启蒙政治之维。对席勒审美教育理论的再认识的意义,也就在于对这场影响远大的近代美学理论的丰富内涵的价值重估。为此我们需要对构成席勒审美教育理论之核心的"审美游戏说"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
【关键词】: 席勒 审美教育 游戏说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作为德国启蒙时代的优秀思想家和艺术家,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的一生让人倍感遗憾:虽然具有多样的才华,但却来不及充分施展,只活了短短的46岁就因病过早离世。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他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在严格意义上讲,席勒并没有创立一个思想体系,但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f3丽;周玲;;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审美化探究——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姚文兵;论大学美育和专业人格美的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唐果;;对《浮士德》的生命美学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平凡;;艺术的时代效应——对21世纪的设计观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王德宜;朱庆仁;;基于质量工程建设的古代文学教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于咏梅;;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9 胡琰艳;;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张沛;;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坤;;关于休闲道德的几点思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江南;;文学语言的感性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陶建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探析[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7 曹璐婷;;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学生审美情趣影响的调查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向荣;;现代艺术的存在之维及其反思——阿多诺论艺术的历史传承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9 江南;;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视野[A];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C];2009年
10 盛况;;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艺术价值[A];都市文化研究(第11辑)——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7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8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红军;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子淮;人学视野中的信息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华;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倩;论狄更斯《圣诞赞歌》的浪漫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玉红;一道醒目的叛逆风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津津;健身气功科普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茵;傅雷音乐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弘强;高中作文创意中的美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然;试析埃贡·席勒的作品签名[J];美术;2003年08期
2 曹卫东;从“全能的神”到“完整的人”——席勒的审美现代性批判[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3 王君;席勒的艺术美形式原理与“对象化”[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天保;席勒的形式美学思想[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彭锋;;自然与文化的张力——从席勒看审美教育的实质[J];文史哲;2005年06期
6 阎怀兰;;从席勒到马克思[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玉书;;席勒:摧毁精神上巴士底狱的战士——纪念席勒逝世二百周年[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杨家友;;论席勒的和谐思想[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杨家友;李燕群;;批判与高扬——析席勒在宗教观上的矛盾及其原因[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付立峰;;论席勒的“审美假象”——兼谈艺术的本质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永林;;“席勒元素”与政治自由[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波;“席勒年”给我们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2 王滨滨;德国举国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N];文学报;2005年
3 叶廷芳 卫茂平 叶隽;席勒,,巨人式的时代之子[N];文艺报;2005年
4 叶隽;作为艺术家的席勒:由“彷徨歧途”向“自由之路”[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德]《明镜》周刊 殷叙彝 编译;罗伯特·席勒:如何拯救破灭的美国梦[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叶隽;席勒与自由[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 本报记者 吕林荫 整理;看穿席勒的一扇窗[N];解放日报;2014年
8 叶隽 石稼;1805~2005席勒逝世200周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钦文;席勒双百忌辰 众家传记齐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姚燕;进入文学巨匠席勒的精神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敏;席勒在中国:1840-2008[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美美;席勒的审美启蒙思想[D];湘潭大学;2012年
2 贾芳;席勒“游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真年;艺术:走向自由的游戏——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繁华;席勒的人文理想[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张静静;审美与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1年
6 张丹;席勒的人性化审美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潇;论席勒的怀旧思想[D];湘潭大学;2014年
8 韩燕;论席勒早期戏剧中的人性思想[D];西南大学;2012年
9 马林刚;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2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8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