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气运”与“气韵”再辨析——兼评张锡坤“气韵”说

发布时间:2017-09-03 06:20

  本文关键词:“气运”与“气韵”再辨析——兼评张锡坤“气韵”说


  更多相关文章: 气运 气韵 审美范畴


【摘要】:"运"与"韵"文字起源不同,历史跨度巨大,"运"的意义比较单一,未作为审美范畴出现和使用;"韵"既指声音的节奏韵律,也指人物形体动作的神态风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作为审美范畴广泛使用,"韵"的内涵与使用范围远超过"运"。"气运"与"气韵"都以"气"为核心构成的新的复合型气范畴,南北朝时期,"气韵"作为全新的审美范畴开始运用于艺术品评。"气运"意蕴单薄,而"气韵"内蕴丰富,体现为形神的融合一体与生命节奏韵律两者的有机统一,"气韵"的意义远大于"气运"。因此,不能以通假之名将"运"与"韵"相等同,进而将"气韵"的意蕴简单化为气之运化节奏和谐。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气运 气韵 审美范畴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对于气运与气韵的关系,有学者提出通假一说,引起颇多争议:“中古时人之审美中气运生动的‘运’字,和文艺审美中气韵生动的‘韵’字曾一度相通”[1]27,近人张锡坤也据此考证气运即气韵。他从音韵学角度考订在秦汉时期“韵”和“运”可以通假:“实际上气韵源于气运,是气运从哲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9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汝昌;中国文论[艺论]三昧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吉洋;;略论荒诞审美范畴[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邹元江;;“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大志;一个有待开拓的审美范畴—“丑”(上)[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映白;;审美范畴探概[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3期

5 王建疆;用系统质的观点看审美范畴的演变[J];社科纵横;1991年05期

6 洪凤桐;;审美范畴辩言[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7 于培杰;;审美范畴的历史运动[J];文学评论;1993年01期

8 刘承华;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J];学术界;1997年03期

9 刘承华;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8年01期

10 董锋;关于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南南;;生命本体的反省与忧虑——中国古代惆怅审美范畴研究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普慧;;《文心雕龙》的审美范畴对外来佛教语词的吸收和借鉴[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2 李镇风;富有新意的美学研究[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管才君;论魏晋南北朝“气”审美范畴的泛化与成熟[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春朋;“纤y鄙竺婪冻胙芯縖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3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83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83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8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